脍炙人口的意思,脍炙人口的故事

时间:2023-11-03 21:29:04

【脍炙人口的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脍炙人口的意思】

脍:指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人人都称赞的事物。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原意指美味的食物人们都喜欢吃。现在指好的文章受到人们的传诵和称赞。

脍:切成细块的肉。炙:烤熟的肉。

美味的食品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脍炙人口的意思,脍炙人口的故事

【脍炙人口的故事一】

曾参和他的父亲曾皙都是孔子的弟子。曾皙很喜欢吃羊枣——羊枣是一种小柿子,俗称牛奶柿。曾参是个孝子,父亲去世以后,为了哀悼父亲,不忍心再吃羊枣。

后来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向孟子问道:“老师,脍炙(烤肉丝)和羊枣哪一种好吃?”

孟子答道:“当然是脍炙呀!”

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脍炙而不吃羊枣呢?”

孟子答道:“脍炙是大家都喜欢吃的,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的,是曾皙的特别嗜好。父母的名字应该避讳,而姓却不必避讳,因为姓是大家共有的,名却是他独自一个人的。因此,曾参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成语“脍炙人口”即由此而产生,后来演变成比喻人人赞美和称颂的好诗文。

【脍炙人口的故事二】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一个大孝子,他的父亲曾晳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的小柿子),曾晳死后,曾参为了不触景生情,再也不食用羊枣了。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脍炙(美味的肉食)和羊枣相比,哪个更好吃?”

孟子回答说:“当然是脍炙好吃。”

公孙丑又说:“那么曾参父亲肯定喜欢吃脍炙。可是曾参的父亲死后,他为了父亲只戒羊枣,却为什么没有戒脍炙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的东西。羊枣,却是曾参父亲的特殊爱好。所以曾晳死后,曾参会戒羊枣而继续食用脍炙。”

【脍炙人口的故事三】

春秋时,孔子有个得意弟子,名叫曾参,又称曾子。曾参家境贫困,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安贫乐道,专心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品行高尚。国君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诸侯想与他结交他也不予理睬。

曾参对他的父亲曾皙非常孝顺。关于他的孝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曾参的父亲曾皙特别喜欢吃一种叫羊枣的果子,父亲死后,曾参就再也不吃羊枣了。别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父亲心爱的东西,我不忍心吃。”

后来,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对这件事情向孟子提出了疑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这两种东西,哪种更好吃?”

孟子说:“当然是脍炙的味道好。”

公孙丑就问:“那曾参的父亲肯定也爱吃脍炙。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吃脍炙而不吃羊枣了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东西。吃羊枣则是曾皙的特殊嗜好。所以曾参不再吃羊枣,而继续吃脍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