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

时间:2023-11-06 02:59:01

【鸡鸣狗盗的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鸡鸣狗盗的意思】

形容偷偷摸摸不正当的行为。比喻一个人微末、卑贱的伎俩。

也作“狗盗鸡鸣”,原意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亦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

鸣:叫。盗:偷东西。

学鸡啼叫,装狗窃物。比喻卑微的技能。

“鸡鸣狗盗”也作“狗盗鸡鸣”,原意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也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

【鸡鸣狗盗的故事一】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门客有几千人,门客都把他当作知己。

有一年孟尝君到了秦国,秦国的秦昭王早就仰慕他的大名,就请他做秦国的宰相。这时秦国的大臣们对秦昭王说:“大王,孟尝君这个人很能干,他是齐国人,如果他当了秦国的宰相,一定是先替齐国办事,而后才会想到秦国,那样一来,我们不是很危险吗?”

秦昭王于是改变了主意,不仅不用他还要把他杀掉,除掉这个隐患,就下令先将孟尝君囚禁起来。

孟尝君看形势不妙,便想办法逃出秦国。他派一名心腹去找秦昭王最宠爱的妃子,请她帮忙。妃子答应帮助孟尝君离开秦国,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得到那件白狐狸皮的袍子。

孟尝君犯了难,白狐狸皮袍子已经送给秦昭王了,怎么能再送给他的妃子呢?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偏巧随他访问的门客中,有一个会装狗偷盗的。他便在当天夜里装着狗,爬进秦国宫殿,把送给秦昭王的那件白狐狸皮袍子偷了出来,又转送给秦昭王最宠爱的妃子了。妃子得到皮袍子,就在秦昭王面前说了不少好话,请求释放孟尝君,秦昭王答应了。

孟尝君害怕秦昭王变卦,就率领随从连夜赶路,但跑到秦国的出境关口,却被挡住了。因为秦国关法规定,天亮鸡叫时,才准开关放人。孟尝君焦急万分,束手无策。偏巧他的随从之中有一个会学鸡叫的人,就偷偷地学起公鸡啼鸣来。他这一叫,周围人家的公鸡也都跟着叫起来。守关的人以为天亮了,就开关把他们放走了。孟尝君才逃避了这场大难。

【鸡鸣狗盗的故事二】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秦昭王想拜他为相,可这时有人进言道:“孟尝君虽很贤能,但他是齐国人,如果拜他为相,他一定会为齐国利益着想,那样的话,秦国就危险了。”这番话说得秦昭王临时改变了主意,立即将孟尝君关押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杀掉他。

孟尝君四处托人求情,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答应替他说情,但提了个要求:“我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天下无双,如果你能把这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你。”消息传到狱中,孟尝君更感为难,因为这件狐白裘他早已送给秦昭王,现在叫他如何再有一件?他把难处告诉了门客,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坐在门边的一位善于偷盗的门客自告奋勇道:“我能拿到那件狐白裘。”当天夜里,他就趁黑摸入秦宫,偷出了狐白裘。宠姬得到狐白裘后,确未食言,孟尝君很快即被释放并强令回国。因怕秦昭王反悔,孟尝君不敢再耽搁,率领手下人连夜奔逃。一行人逃至函谷关时又遇了难题:按照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时才开关放人,而现在夜黑如墨,哪敢等到鸡鸣呢?正当众人犯愁之时,又一位门客站了出来,只见他“喔,喔,喔”撮嘴连叫几声,引得城关外的雄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士兵听见鸡鸣,以为天色将明,遂开门放人,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逃出了秦国。众人很佩服这两位擅偷盗、会鸡鸣的门客,“鸡鸣狗盗”一词亦随之流传下来。

【鸡鸣狗盗的故事三】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出游秦国。秦昭王赏识孟尝君的才能,想拜他为秦国的宰相。秦国的大臣们反对说,孟尝君是齐国人,做事肯定会先考虑齐国,这对秦国不利。现在既然他来了,就不应再放他回去。于是秦昭王就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处死他。

在这危急的时刻,孟尝君派人去找昭王的宠妃燕姬代为求情。燕姬提出的条件是,想要一件白狐狸皮袍。可是,白狐狸皮袍价值千金,天下只有一件,孟尝君已经把它送给秦昭王了。

孟尝君很着急,问遍随从的门客,是否有办法应对。坐在最下座的一个门客能学狗叫,他说自己能拿到白狐狸皮袍。晚上,他学着狗叫,偷偷爬进秦宫藏宝物的仓库,偷回了那件皮袍,转送给了燕姬。

燕姬得到皮袍后,就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好话。秦昭王一时心软,就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夜逃出秦宫,改名换姓一路出关。此时,秦昭王又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赶紧去追。

孟尝君逃至函谷关时,关门还没有开。守关的规定是鸡鸣时才放人出关。孟尝君害怕追兵赶来,十分焦急。这时,又有一个门客装起了鸡叫,引得附近的众鸡齐鸣。守关的士兵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逃脱。

【鸡鸣狗盗的故事四】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善养门客,在诸侯中赢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齐愍王二十五年,齐国使孟尝君入秦,秦昭王听说了孟尝君的贤能,要立孟尝君为相。这时,有人向秦昭王进谏说:“孟尝君很贤能,但他是齐国人,现在我们要拜孟尝君为秦相,遇到事,他一定先想到齐国的利益,然后才是秦国的,这样秦国就危险了。”秦昭王听后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他不仅不拜孟尝君为相,相反,把孟尝君关了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杀掉他。

秦昭王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姬妾,一般她所说的,昭王往往会照做。情急之下,孟尝君就使人向秦昭王的这个宠姬求救。这位宠姬在来人的请求下,答应替孟尝君说情,但她有个要求,于是她对来使说:“我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天下无双,价值千金,我很喜欢。如果你能把这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你。”

来使将这个消息很快告诉了身陷囹圄的孟尝君,本以为孟尝君听到这个消息会很高兴,没想到,孟尝君更愁了。原来,这件狐白裘在他刚入秦时,就已当做礼物送给了秦昭王,现在他自己已没有狐白裘了。孟尝君很着急,问门客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众门客面面相觑都无以应对。这时候,坐得很远的一个善于装狗偷盗的门客站起来说道:“我能拿到那件狐白裘。”这天夜里,这个门客就装成一只狗,进入了秦宫,把狐白裘偷了出来。

那位宠姬得到狐白裘后,便为孟尝君向秦昭王求情。秦昭王将孟尝君释放了并准备两天后让他回齐国。孟尝君担心秦昭王会反悔,不敢再等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逃跑。当他行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按照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时才开关放人。孟尝君很担心追他的人会追到函谷关,因此愁眉不展。这时,一位善于学鸡叫的门客站了出来,只听他“喔,喔,喔”叫了几声后,城关外的雄鸡都开始鸣叫了。守关的士兵听见鸡叫了,都以为快天亮了,就打开了关门,放他们走了。

第二天一早,追孟尝君的秦兵果然追到了函谷关,当知道孟尝君已出城后,才不得已回去了。孟尝君就这样逃出了秦国。

一开始孟尝君让这两个人成为自己的门客时,其他的门客都嘲笑这两人。这次在他们两人的帮助下,孟尝君及其他门客才逃出了秦国,因此众门客都很佩服他们。从此留下了“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