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及其利用改造-趣谈地理

时间:2023-09-21 17:19:02关键词:红壤,利用,改造,趣谈地理

红壤及其利用改造-趣谈地理

广义的红壤是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中亚热带的红壤三类。在我国分布总面积约为17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

红壤及其利用改造-趣谈地理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常绿阔叶林或季雨林植被下发育起来的地带牲土壤。由于高温多雨,土层中的矿物质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分解强烈而彻底,其中容易活动的钾、钠、钙、镁等化学元素大量释放出来,并随雨水下渗或沿地表迁移,造成碱性物质大量淋失,使土壤成酸性;同时,那些不易活动的铁、铝等化学元素却变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相对累积起来,使土壤呈红色。此外,土壤被风化得又细又粘,遇到雨水就会变成泥浆;遇天旱,土中水分散失,又会变成硬板的土块。“天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正是红壤这一特点的写照。在红壤分布区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生长迅速,土壤有机质积累快,但分解也快,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一旦植被遭破坏,有机质就更容易分解流失。总之,红壤具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粘重的特点,是我国南方需要重点改造的低产土壤。

红壤及其利用改造-趣谈地理

解放以来,我国南方各地红壤改造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综合江西、浙江、湖南等省的改造方法大致如下:认真贯彻执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方针,并特别注意不同地势、坡度、坡向的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一般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坡脚修筑梯田,发展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有水源的地方尽量扩种水稻;在山腰,土壤中石砾较多,以种植油茶、茶树和药材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土壤冲刷严重的地方,主要营造耐旱、耐瘠的速生树,或者栽种胡枝子、紫穗槐等绿肥作物,在相对高度大的山区,阴坡较湿,土层也较厚,适宜营造杉木、毛竹等林木,阳坡则可修筑梯田,发展油茶、油桐、柑橘,或种植乌桕、檫树、麻栎、马尾松等。红壤酸性重,原先都用熟石灰加以中和,现在一些地方改用石灰石粉,虽然过程稍长,但同样可以达到中和酸性土壤的目的,还可以节省很多燃料。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改造,进行山、水、田综合治理,是合理利用和改造红壤的主要途径,我国的许多地方已经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