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狂犬病:从狗开始

时间:2023-12-12 04:09:03

对付狂犬病:从狗开始

疫苗的安全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为疫苗安全提供更有利的保障有赖于科技的进步。

撰文玛丽安·麦肯纳(Maryn McKenn

对付狂犬病:从狗开始

2012年,秘鲁和美国的一组研究者获得一项发现,动摇了有关狂犬病最广为人知的假设之一——除非在狂犬病毒到达大脑前接种疫苗,否则感染这种病毒几乎必死无疑。根据血液检查的结果,这些研究者发现,在秘鲁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个偏远地区,有6位村民感染过狂犬病毒,有可能是被当地常见的吸血蝙蝠咬伤所致,但这些村民并没有经受传说中痛苦难耐的死亡过程,而是痊愈了,并且具备了对抗这种感染的免疫力。

这一发现将这些村民列入一个只有寥寥数人的名单,都是一些未接种疫苗而逃过狂犬病之劫的幸运儿。其中最有名的成员是金娜·吉斯(Jeanna Giese),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名少女,2004年,她在被蝙蝠咬伤之后,经受住了狂犬病的侵袭(参见《环球科学》2007年第5期《医生手记:治愈狂犬卜)。在当时绝望的情况下,吉斯的医生临时想出了一个冒险的疗法,让女孩在可控条件下昏迷,这一举动显然让她的身体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来消灭入侵病毒。这套现名为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的方案后来经过改进,已至少在39名未接种疫苗的患者身上实践,其中5人活了下来。

稀少的成功治疗案例和2012年秘鲁的案例表明,尽管狂犬病威胁人类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科学家对其所知甚少。不过,随着证据逐渐积累,研究者现在认识到,各种狂犬病感染的危险性是不一样的,并非都会致命。包括犬、蝙蝠、狐狸、浣熊在内,很多动物携带着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病毒。

宿主为蝙蝠和狐狸的病毒品种似乎致病性较弱,有些人的免疫系统有可能无需疫苗就可击退这些病毒。然而,犬携带的病毒致病性较强,不借助医学干预,很难战胜它们。现在,犬类仍是全世界最庞大、最危险的狂犬病病毒携带群体。

即便有朝一日,医生将针对晚期狂犬病的疗法改进得很完美,它也可能是复杂的,且成本高昂。多数公共卫生专家认为,控制狂犬病的最好方法,就是为最危险的宿主(包括所有家养犬和流浪犬,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接种疫苗。在菲律宾,类似这样的一个兽医学项目已大大降低了人类死亡率,其他类似项目也在印度和坦桑尼亚开展。

意外的成功

每年,全世界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约为5.5万,显然比艾滋病或流感要少。然而,这种骇人的病毒却绝非浪得虚名。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接触了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后,症状会在几周(少数情况下会超过一年)中慢慢出现。狂犬病毒从一个神经细胞攀爬到下一个神经细胞,最终会从伤口处抵达大脑。起初会乏力、发烧、寒战,渐渐地出现幻觉、焦虑和剧烈惊厥等症状,一旦病毒到达唾液腺,还会造成标志性的口吐白沫的症状。死亡时的景象痛苦可怖,因此,标准医疗规程要求医生在疾病的最后阶段须保持患者镇静。

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于1885年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如果医生行动迅速的话,就能避免这种可怕结局的出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工业国家——包括每年有一两个死亡案例的美国——发生的大部分的狂犬病死亡案例都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咬伤或没有对咬伤给予重视。)但巴斯德的成功造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正如2012年由维京成人出版社(Viking Adult)出版的《狂犬病:世界上最凶残病毒的文化史》(Rabid: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Diabolical Virus)一书所解释的,作为还处于萌芽期的生物医学研究,狂犬病的优先级降低了。

所以,直到2004年,当吉斯被一只盘旋于教堂周围的蝙蝠咬伤而被送入密尔沃基市威斯康星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时,还没有成功的狂犬病治疗方案。当时是咬伤发生的一个月之后,15岁的吉斯已经发展到狂犬病晚期,发着烧,意识不清,不自主地抽搐。

吉斯的医生,儿童传染病专家小罗德尼·威洛比(Rodney E. Willoughby, Jr.)此前从未见过一例狂犬玻他遍寻数量有限的医学文献,最终找到了一线曙光:有一项实验将大鼠麻醉,不知怎么竟让它们在狂犬病感染后痊愈。狂犬病病毒会破坏脑干中神经细胞间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正常联络,让脑干失去调节心脏与肺的能力。威洛比推断,也许通过全身麻醉,使大脑停止运转,将会为免疫系统争取到杀死病毒的时间;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心脏旁路机制和呼吸机维持患者的生命。他决定试试看。

排除万难,疗法取得了成功。吉斯在病毒的侵袭中活了下来,不过脑部遭受了一些损伤,又花了两年时间重新学习说话、站立和行走。她2011年大学毕业,现在的工作是动物看护员和励志讲师。与此同时,威洛比不断修正他的治疗方案。不过就连他也承认,多数临床条件下,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所需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实际上,有些研究者怀疑,密尔沃基疗法可能根本无效。这些反对者提出,至少一部分患者存活的真正秘密在于咬伤他们的动物不是犬,这些动物传播的病毒要么数量很少,要么可以凭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掉。

从源头阻断狂犬病

当医生们就密尔沃基疗法是否管用展开争辩时,公共卫生专家则一致认为,对付狂犬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切断其源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世界每年5.5万的狂犬病死亡病例,几乎都是由家养犬和流浪犬造成的。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孩子)。当有人接触到狂犬病毒后,卫生机构会给予疫苗,以便阻止发病,这些疫苗每年会分发给1,500万人,而到达农村地区的疫苗十分有限。

因此,阻击狂犬病最好的方法是,在犬类中阻断狂犬病的传播。单从经济角度讲,大规模的犬类免疫接种非常合理,犬类接种的疫苗不仅比人类注射剂要便宜,更比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治疗便宜得多。但从政治角度而言,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在人类自身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很难让大家关注犬的健康和福利,查尔斯·鲁普雷希特(Charles Rupprecht)如是说。他从前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狂犬病项目的负责人,现任非营利组织“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Rabies Control,GARC)的研究主管。“医学负责人类健康事务,农学负责家畜事务,但犬既不是人也不是家畜,”他说,“高瞻远瞩的人才能看到,这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你给犬接种,人类狂犬病病例数会减少,这样你就能把公共卫生预算花在别处了。”

尽管数字令人望而生畏(据估计,全世界的流浪犬有3.75亿条),GARC的研究者还是相信,给犬接种的计划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他们已经在非洲和亚洲开展了试点项目,部分资金来自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在菲律宾的保和岛(Bohol,人口130万),研究者为大约70%的犬只接种了疫苗。2007年以前,那里每年约有10人死于狂犬病,而从2008年到现在,只有1人因为狂犬病死亡。

说服人们给宠物接种并不容易,对付流浪犬就更具挑战。在中国,由于农村(尤其是南方地区)的狂犬病死亡病例有所攀升,当地政府组织过几次大规模捕杀犬类的行动,疾病控制专家和动物权益保护者对此大加抨击。即使捕杀在短期内有效,流浪犬的数目最终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反弹,病毒也是如此。同时,随着中国工薪阶层的壮大,把狗作为宠物越来越流行,而其中可能约有一半的狗并未接种狂犬病疫苗。

也许,一旦研究者找出免于注射的方法,给犬接种会变得更加可行。如果必须注射,则意味着需要将犬束缚住,同时还需冷冻保存疫苗。一些很有前景的研究计划是给犬类广泛喂食掺加了疫苗的食物药丸,类似于在美国用于控制浣熊狂犬病的经过处理的鱼粉块。还有些食物颗粒含有灭菌避孕药,可以减少未接种新生犬的数量,并缩小流浪犬的规模。

鲁普雷希特指出,如果这种尚处于研发中的犬疫苗能够商品化,就能在中国和印度找到现成的市场,这两个国家的流浪犬数量最多,狂犬病死亡人数也最高。必要的商业和技术支持已经就位,因为中国和印度恰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两个疫苗生产国。(翻译贾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