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盒密约-大明王朝

时间:2024-01-10 01:59:01

玉盒密约

因与大臣们赌气,君王从此不上朝,究竟为何呢?

玉盒密约-大明王朝

找到知音

明神宗朱翊钧10岁继位,年号万历,因此又被称为万历皇帝,是明代帝王中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48年。他当皇帝的头十年中,完全被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和大臣张居正牢牢控制着,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备受压抑,这造成了他暗藏在心底的反叛意识逐渐增强。

万历六年,皇帝16岁了,太后和大臣们主持着为皇帝行了冠礼,这说明皇帝已经成年了。紧接着就是皇帝的大婚。太后为他选择了皇后王氏和昭妃刘氏做伴侣。王氏和刘氏都知书识礼,端庄贤淑。可是她们却不对年轻皇帝的胃口,也许是对这种强加婚姻的反叛,从一开始,皇帝就对他的这两个妻子十分冷淡,尤其是过了几年,王皇后和刘昭妃都没有生下皇子,这更让皇帝有理由去找别的女人,再也不理会她们了。

不久,年轻的皇帝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红颜知己,这就是以后几十年中与他日夜相伴的郑贵妃。郑氏原本是一个宫女,在万历初年入宫。她容貌秀美,机智聪敏,而且喜欢读书,颇有谋略。年轻的皇帝在与她相遇后,立亥就陷入了这个温柔陷阱之中,很快封郑氏为贵妃。她处处显露出少女的纯真与大胆,引起皇帝的注意。万历在她面前,才终于觉得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变成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感到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孤独感,两人经常说说笑笑,互相奉为知音,朝夕相伴,简直一刻也不能分离。本来皇帝宠爱哪个妃子只是他的家事,外人不便置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他的妃子以及他所有的大臣都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这就不仅是单纯的皇帝家事了。

玉盒密约-大明王朝

立储之争

万历皇帝20岁的时候,偶然临幸了一个姓王的宫女,居然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生下了他的长子朱常洛。在正宫皇后没有生下“嫡子”的情况下,这个长子按照惯例就应该被立为太子。万历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宫女和她生下的儿子,但是对朱常洛的名份和地位倒也没什么异议,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可是后来,万历皇帝遇到了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郑贵妃,而且在他24岁的时候,为他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这个皇子的诞生一下子打破了宫闱和朝廷的平静,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宠爱,还直接把郑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朱常洛这时已经5岁了。

这时人们才发现了皇帝改立太子的私心,由此引发了一场皇帝与大臣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国本”之争。

传说万历皇帝曾在郑贵妃面前立下重誓,一定要设法使她的儿子成为太子,他们曾在大高元殿竭神盟誓,把立朱常询为皇太子的誓言装入玉盒中交给郑贵妃。这就是所谓的“玉盒密约”。本来朝廷上下就为立太子的事情争论不休,这个传说的出现更是在朝野中引起极大震动,群臣们认为立皇三子是不顾祖宗礼法,为了社稷,就是罢官掉脑袋也坚持要立皇长子为太子。立储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群臣们的立储之疏数以千计地向万历抛去,令他招架不迭,只好极力镇压。他把户科给事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等许多强烈反对的大臣都贬了官,治了罪。慈圣太后这才感到,儿子恐怕真有“废长立幼”的决心,就质问万历。万历说:“他(指朱常洛)是宫女的儿子。”太后申斥说:“你不也是宫女的儿子吗?”(万历的生母是宫娥李氏)吓得万历惶恐万分。于是,他就把册立太子的事推迟,采取“拖”的办法。理由是皇后还很年轻,说不定她会生个男孩,“立嫡”的原则是优先的,那时再立太子也不晚。其实,万历是耍花招,他根本不到皇后宫里去住,皇后又怎么会生出男孩来呢?

万历想把皇后废了,立郑贯妃为后,那时朱常洵就会变成“嫡子”,可以名正言顺地立为太子了。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废皇后的理由。他还希望皇后自己死去,可惜皇后偏偏病恹恹地活着,离死大老远呢。

玉盒密约-大明王朝

事与愿违

为立太子的事,万历和他的全体朝臣相对抗,谁也压服不了谁。这使万历大伤脑筋,也大为恼火。后来赌气采取了跟大臣们消极对抗的办法,从此不再上朝。幸而官僚制度还起作用,就是没有皇帝,内阁及部府仍然照常工作。有事呈奏上去,皇帝不批,就等于默许,便照章办理。谁再上本说立太子的事,他就“留中”,让那疏文自动作废,外间就无法知道真相了。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已经四十岁了,再不立太子,如果他一旦殡天,朝廷非大乱不可,于是决定册立太子了。

郑贵妃却没有忘记当年皇帝立下的誓言,她从玉盒中取出当年万历皇帝写下的手谕,却不料手谕放置多年,早已经被虫蚁咬坏了,尤其是写着“朱常洵”名字的地方更是被蛀成一堆碎屑,在手谕正中开了一个大洞。迷信的万历皇帝不由惊叹说:“看来这真是天意啊!”他至此终于死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不久就下旨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终于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这“玉盒密约”不但没有使他如愿的立爱子为皇太子,反而还使他下定了立长子的决心,这恐怕是他当年立下誓言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