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一步作文1400字,高三作文

时间:2024-01-03 14:53:01关键词:一步,高三,作文

多走一步

彭程 [广州市第二中学 高三(18)班]

请以“多走一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代中国走得最远的四种人:商人、军人、诗人、僧人。商人牟利,军人从命,真正带有文化企图的,只有诗人与僧人。而为什么镌刻文明交流的丰碑,雕镂文明殿阁的往往是禅杖而非青衫呢?因为,僧人多走了一步,这一步,走出了宗教与文人之别。

远走的诗人总能听见慈母的呼唤、春闺期盼与稚子啼哭,这总令他们在边疆回首;那些多愁的诗人尽管一心要高飞,但面对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却总下不了决心,只能吟一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便作罢。

其实相比起纵贯中华东西的万里路,跨过国境去碰撞异域文明,仅仅只要多走一步,人们只是没有勇气走出国境,这可能与内向的大河文明相关,但终归是愚蠢的退缩。于是,宗教便出场了。或许玄奘、法显在国境线多走一步的时候并无过多文明献身的心愿,但他们一定有使命,并最终让他们的名字、中华的名字书写在异国史官的卷帙里,让中华的文明镌刻进释迦佛陀的经文中。在宗教使命的驱动下,无数僧人也大胆地多走了一步,甚至在此基础上又多走了几步,让中华文明的种子一直撒到死海边上。

非师点评

作文的题目是《多走一步》。这样的题目可能会诱引学生纷纷向前走。其实,在悬崖边,多走一步就要粉身碎骨;在山峰前,多走一步则会登上极顶。彭程的文章并没有只顾向前“多走一步”,而是注意到有时要多走一步,有时要少走一步。这本身就表现了作者在思维上“多走一步”。但作者选择宗教来说事,显然吃力不讨好。现在中学作文大多厚古薄今。——如果以“开放”为例,既现实又能写得深刻。最后“我愿以目光……”这句则有点“狗尾续貂”了。

可是,宗教就是这么奇怪,它的冥冥驱动力让人多走一步去传播文明,同时却总会不知怎的与民族主义搭上了边,多走一步,结果却是踏平一切的一步。

——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未云

正如余秋雨所说:“任何一个宗教创始之初一定是有一种原始的悲剧意识,但后来却又叠加上了历史的悲剧体验。”原始的悲剧是走向宗教精神里,人性的崇高,可往往就是宗教在意识世界向外多走了一步,结果狭于意气的争斗,血流成河。

耶路撒冷是一个交缠的圣地,犹太教的“哭墙”、基督教的“苦路”在伊斯兰教“金顶清真寺”的两侧盘绕。三教鼎立,却相互固步,永不多走一步,多踏一寸。于是,文明在这里交融、休养生息。决不多走一步的智慧,成为文明共存的生存基石。多走一步的十字军践踏了乐土,多走一步的印度教引起了与佛教无止境的争斗。步,真的不能随便多走。

这一步,多走的一步,走得可真矛盾啊!其实归根到底,是行者以何种文明心理来前进。多走交流的一步,是纽带,多走征服的一步,是流血。这一步不好走,也必须走,并且要坚定地走,但切记,走,一定要以谦卑的对话姿态去走,那么,多走一步,海阔天空。

我愿以目光、脚步,乃至整个血肉之躯来多走这文明交流的一步,不是俯视着,而是仰望着。

多走一步作文1400字,高三作文

名师点评

本文以宗教为例,紧扣“多走一步”,既肯定了宗教传播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宗教和民族主义结合时带来冲突的负面作用。作者认为:要避免冲突,必须实现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要用“谦卑的姿态”在“该多走一步时则多走一步”、“该后退一步时则后退一步”。作者的思考既有深度也有厚度,展现了作者超乎同龄人的宏大视野、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展现了不一样的观察世界、反思人类、审视自我的能力。本文有待改善的地方在:比如说具备文明传播的使命的只有“文人”与“僧人”,则失之偏颇;有的认识与历史不符,比如说“玄奘西行的重要使命在于传播中华文明”,则不合史实,“向东”、“向西”的概念则明不够清晰,但不管怎样,以一个高三学生的身份能在紧张的考场之上写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则殊为可贵、值得肯定与借鉴。

——广州市真光中学 廖波

作文好句赏析:

1、他边走边寻思,差点一头撞在电线杆上。

2、他蓦然抬起头,一下子对上领导的两道目光,顿时脸上像挨了两巴掌似的红起来。他局促不安地藏好手里的面包,尴尬不已地走到一边干活

3、小林滴溜溜地转着机灵的大眼睛,目光在我脸上搜寻了好一会,然后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一样,拍着小手格格笑起来。

4、她的眉毛细细的,弯弯的,像两座小拱桥,那双眼睛就仿佛成了拱桥下的两汪清水。

5、它圆溜溜的,像个小皮球。在没成熟之前是青绿色的,熟了以后就是红彤彤的,闻起来有股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