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的意思,画饼充饥的出处故事

时间:2023-10-31 06:39:03
画饼充饥的意思:“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后人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画饼充饥的出处:画饼充饥,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画饼充饥的意思:“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后人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的出处:画饼充饥,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画饼充饥的意思,画饼充饥的出处故事

【画饼充饥的故事】

卢毓是三国时魏国的大臣,为人忠厚,好学不倦,道德和学问都受到人们称赞。

卢毓为官清正,受到朝廷器重,被升任为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经常出入宫廷。魏明帝曹叡很信任他,升他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提升他为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当时选拔官吏实行的是“察举制”,即由地方政府向朝廷选送品行优良的人担任官吏。地方上选送的,往往是有名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的德行、家境如何,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因此不少选送上来的人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德行并不好。

卢毓反对这样的人出来当官,于是他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总是先考虑德行,然后再考虑才能。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朝廷需要人的才能,是用来做好事的,所以大才能应该做出大好事,小才能应该做出小好事。如果某个人有才能而做不出好事,那么他的才能不应该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卢毓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空缺。魏明帝对卢毓说:“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看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干的人,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是不能当饭充饥的。”

卢毓回答说:“要选拔优秀的人才,当然不能单看名气。但是,名气毕竟反映一定的情况。根据一个人的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因为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见有名气就讨厌,我以为主要是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全靠名气来决定升降,必然会真伪难辨。”

魏明帝听从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核法。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后人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十分信任卢毓。

一天,魏文帝找来卢毓,让他为朝廷物色一个中书郎的合适人选。魏文帝为此特地交代说:“你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千万不要选那些有名气的人。名气就像地上画的饼,虽然看着好看,但却不能当饭吃。”

卢毓不同意魏文帝的观点,他说道:“您说得很对,名气确实不能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但依我之见,名气很多时候确实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很多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尽管不能太过片面的靠名气选拔人才,但也不能武断地把有名气的人全盘否定。因此,我建议朝廷建立起具体考核的制度,通过这种方法判断一个人的才能。”

魏文帝觉得卢毓讲得很有道理,就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建立起具体的考核制度。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