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齑画粥的意思,断齑画粥的故事

时间:2023-11-07 06:39:03

【断齑画粥的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断齑画粥的意思】

断:截断。齑:酱菜之类的食物。画粥:把冷粥划成块状分而食之。喻指不怕生活艰苦,仍刻苦学习。

原指分开碎腌菜,划分凝结的粥块,按量分顿来吃,形容生活十分清苦。

此成语原指分开碎腌菜,划分凝结的粥块,按量分顿来吃,形容生活十分清苦。典出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断:断开。

齑:切碎的腌菜。画:划分。

【出处】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断齑画粥的意思,断齑画粥的故事

【断齑画粥的故事一】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西夏反叛时,范仲淹重新被起用,他主动请求,到战乱频发的延州任职。到任后他大阅州兵,加紧操练,积极防御,使羌汉两族人民安居乐业。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对陕西方面的战略,朝廷大都采纳范仲淹的主张。

范仲淹的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京官时,许多人向他求教《六经》,特别是《易》学方面的问题。他时常把俸禄拿出来周济四方游士,而自己的家属有时则不能温饱。

范仲淹一生的业绩是与他从小勤奋学习密切相关的。小时候,他家境清贫,可他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在严冬季节,有时读书实在读得疲乏了,便以冷水浇面,头脑清醒后再读下去,日常生活十分艰苦,每日总是以两升小米煮粥,隔夜后粥凝固了,范仲淹便用刀将粥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就是“断齑画粥”这一成语的来历。

【断齑画粥的故事二】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就是个好学的孩子,因家贫无力上学,只好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他每天一边干杂活一边读书,常常学习到深夜。寺院的主持见他小小年纪如此勤奋好学,就推荐他去南都学舍读书。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分昼夜地苦读。求学的五年中,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没有脱衣服睡过觉。

因为贫穷,范仲淹连吃顿饱饭都不容易。每天晚上,他都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下饭。有一天,范仲淹的同学来看望他。这个同学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他见范仲淹生活这么艰苦,还能坚持认真读书,心里十分佩服,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他的父亲也很欣赏范仲淹勤学的精神,就派人给他送去很多好饭好菜。

过了几天,这位同学又来看望范仲淹,发现父亲送来的饭菜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都已经发霉了!他生气地责问范仲淹:“都说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才不吃我家送来的东西?”范仲淹赶紧表示歉意说:“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只是我每天已经习惯吃粥。如果吃了好饭菜,我会变得贪图享受吃不下粥,就会去浪费时间考虑吃的问题。”这位同学听了他的话以后很受震撼,对范仲淹更加佩服了。

【断齑画粥的故事三】

范仲淹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长白山寺院中的一间僧房去读书。由于家境贫寒,范仲淹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范仲淹都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下饭。尽管生活如此艰苦,但范仲淹却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

范仲淹的一位同学了解到情况后,就回家告诉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食物,让儿子送给范仲淹吃。可是范仲淹却推辞说:“我不能接受你的东西,你还是带回去吧!”那位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于是放下食物,就回家去了。几天之后,那位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食物丝毫未动,而且已经变坏了。那位同学就责备范仲淹说:“你为什么不吃呢?你看,食物都发霉、变坏了。”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位同学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断齑画粥成语应用】

贫而力学,断齑画粥。——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苦学》

贫而力学,断齑画粥。——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