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齐大非偶”表示婚姻不门当户对?

时间:2023-11-09 07:39:02

“齐大非偶”的“偶”指配偶;全语的意思是齐国强大,郑国弱小,齐国国君的女儿不是与郑国太子相称的配偶,表示婚姻不门当户对。也指对方地位高,不敢仰攀。此语出自《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太)子忽,大(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皆有耦(偶),齐大,非吾耦(偶)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这说的是:北戎攻打齐国,齐侯向郑国求援。郑国的太子忽率领军队救援齐国,于是大败戎军。齐侯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太子忽,太子忽辞谢了。别人问他原因,太子忽说:“每个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与郑国地位悬殊,文姜不适合做我的配偶。《诗经》上说:‘自求多福(靠自己就会多受福德)。’一切全在自己,仰仗大国干什么?”“齐大非偶”即从文中提炼而出。沈约《奏弹王源》:“臣闻齐大非偶,著乎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霍光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隽不疑固辞不受)。”这是沈约作为御史官弹劾王源的奏章中的话。王源是士族,他家世代为官。沈约风闻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而满氏不是士族,这样王源就触犯了南北朝时期特有的一种士族制度。这个制度规定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与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婚姻也是一样。所以王、满两家士族与庶族联姻被认为是犯了错。因此沈约上书,要求免去王源的官职。再如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袁)枚静言思之,终觉齐大非偶,不敢作董叔之系援。”“静言思之”语出《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静言”的“言”在这里同“然”。“董叔”是春秋时晋国叔向的哥哥,他娶了富有的范氏女子为妻。“系援”是向有力者拉关系。所以袁枚文的意思是:袁枚仔细地想了想,还是感觉到齐大非偶,不敢像董叔那样为了有个靠山而娶富家女。

 为何用“齐大非偶”表示婚姻不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