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体会

时间:2023-10-01 20:19:02

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体会

务实为民是履职之根本—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体会

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体会

《摆脱贫困》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实践的总结,是习近平同志当年为实现闽东尽早摆脱贫困而孜孜追求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贯的执政风格和理念,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反复研读,深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为了让老区群众尽快过上美好日子,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公仆情怀;为了进步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倡导“四下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为了倡导勤政廉政的干事风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对“什么是办实事”“怎样办实事”等问题的深入阐述,令我印象深刻。习近平同志指出,“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办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进一步讲到,在办实事问题上特别要注意:一是要对“办实事”有辩证的理解,既要为物质文明建设办实事,又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二是要讲重点,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三是要提高办实事的水平,讲究科学性,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四是要有大局观念,坚持党性原则,按政策办事。坚决不办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更不能为追求个人政绩而不顾政策规定去蛮干。这些重要观点,深刻指明了为民办实事的实质和关键所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觉得财力资源不足就解决不了问题、办不了事情,这种观念是错误片面的。实际上,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帮助推动工作同样是办实事做好事。办实事不仅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而且要讲究实效、讲究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让人民群众满意。

他当年提出了“四下基层”制度,是闽东践行群众观点的特色制度,也是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个鲜明观点。作为政协组织,更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把联系群众、民意表达、维护权益等方面工作做好,使聚民心、接地气成为—种常态,办实事、解民忧成为-一种自觉,建立健全更加严密、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

一是查实情、说实话、听实言。要下基层、访群众、解难题、促发展。微笑多一点,语气柔一点,度量大一点,姿态美一点,服务好一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带着真心调研。要有面向群众的决心、甘当学生的虚心、同群众交朋友的诚心、听取各种意见的耐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最关键是说实话,这是最起码的素质,也是最基本的党性。对工作成绩不夸大不溢美,对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仅要说实话,还要听实言。因为真话讲的都是实际情况,而“真实情况”又难兔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愿不愿意听真话,喜不喜欢听真话,是对一个领导千部官德人品的检验。

二是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帮。要真心实意地为民谋福祉、解难题。时时鼓士气,处处显形象。这是共产党人可贵的事业底色。我们党得民心主要凭实干,领导干部的人生价值更来自于实干。现在有的人也在干事,今天发个文明天开个会,看似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实际上做了不少无用功。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是化民怨、汇民力、聚民心。要创新群众满意作风的建设,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想发展昐富裕、求公平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点燃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自信。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对群众想干的事情,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去努力推动;群众不愿千的事情,不要去强迫;对看准的事情,要鼓励群众大胆地闯,大胆地干。

(作者:叶梅生宁德网2019年9月14日)

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体会

点评:《摆脱贫困》初版于1992年7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全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思想丰富深刻,文风生动亲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摆脱贫困》一书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本篇读后感,作者着眼于《摆脱贫困》一书的所体现出来的努实工作作风,结合工作实践,重点深入阐发了如何查实情、说实话听实言,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化民怨、汇民力、聚民心,思考深入具体,认识深刻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