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时间:2024-02-18 05:59:09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第1篇(全文639字)

乔虹杰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这是我在今满分作文网天看过张老师播放的电影《金刚川》后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一些片段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时期,由于大部队在战斗中缺乏兵力,总部派出增援部队支援,在途中过桥遇到美军阻挡的故事。《金刚川》这部电影从一个事件的三个角度来描述:修桥工人,美国空军活动状态;山下工兵反抗,从这三个方面来描述当时场景,使观众更能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况,突显出中国军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品质。

电影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电影的末尾,一个年轻的军人全力在自己的炮台上坚守岗位,在被美军飞机的炮轰炸后,一个炮兵队的人都牺牲了,只剩下一个军人,但他的腿和胳膊都受了重伤,只见他坚强的用嘴和另一只手绑住伤口,忍着疼痛,右手柱着一个干树枝,勉强地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向炮台走去,他坐上了炮台,斜着身子上足了弹药,用仅有的右腿转动方向轮,使炮口对准天上美军正要返航的飞机,他动用着全身的力气,忍受着千万的痛苦,一个残疾的人支撑起了整架炮。他带着思念、惋惜和痛苦发射了最后一炮。

“轰!”一声巨响,一架美机拉着长大的黑烟坠落了下来,而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即使面对再大的风雨,也绝不放弃,即便忍受的痛苦再多,也要含泪向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每天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一切都是我们祖先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先辈精神要永远传承,今年的新冠肺炎战胜就完美诠释了这一道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少年,我们要传承先辈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份贡献。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第2篇(全文666字)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第3篇(全文712字)

没有等来吴京的《战狼3》,等来了《金刚川》也不错。从影院归来,仰望星空,呼吸一下夜郑州的空气,却越发显得我的“小”来,感情小家子气,大爱,才应是每人的真性情。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950年10月25日被定抗美援朝纪念日。幸亏,今天没错过这部电影,否则,会有遗憾。

电影,让人看到了什么叫血战到底?什么是惨烈?就如活着的人事后平静说出的那几句话,“战场就是这样,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他们是战友,他们是兄弟,他们是护着我们过桥的。”

以前的电影都是线性叙述,展开的是一个完整过程,而《金刚川》改变了这一叙述模式,类似于盲人摸象的手法,围绕“金刚桥”从三个不同角度让观众领略战争:工兵连“架桥”,高炮连“护桥”,美军“炸桥”,在反复炸桥,反复修桥中推进着故事情节,是较量,更是为了后来人更好的生活。桥存,金城就是美军的地狱;桥亡,就是我军的地狱。所以,在装备不好的情况下,每人用信满分作文网仰守护了自己的阵地:老高本来是准备第一个冲进金城打仗的,可却毫无怨言地服从了安排,配合架桥,直到炸飞半个身体,口喷鲜血,还是完整地说出了不要救他,架桥要紧的话,一瞬之间让自己和队友阴阳相隔,捍卫了使命;高炮兵张飞则在弹药缺少,战友战死,只剩自己,自己独自用右手和右腿(左胳膊、左腿被炸飞)打下了敌人的另一架战机,为牺牲的战友报了仇,完成护桥任务;美军则在不断炸桥的过程中领略了中国军队的神奇,人人都不是神,但却创造了神才会创造的神迹,尤其最后架起的那座人桥,最终变成了屹立不倒。

三个不同的视角让我们领略了金刚川保卫战的全貌,真正做到了小而精。很庆幸当下的自己,虽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却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是最大的福份。看过电影后,就觉得,英雄之魂,不应磨灭,应该让现在的小孩儿都免费看看这样的电影,才不会被眼前的安逸生活蒙蔽了双眼,人和人才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能真正地撸起袖子,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出来!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第4篇(全文799字)

最后一发炮弹

蒋雨函

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期,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壮烈的一章。《金刚川》这部电影,在观众眼前再现了战士们同敌人顽强斗争,毫不气馁,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为了保证士兵能够安全过桥,不被敌人的飞机炸毁,高炮班的战士用仅有的两门炮守住自己的战线。张飞,一个普通的名字,作为班长,他担起了不可估量的责任--用最后仅剩的一门炮,对抗敌人的战斗机。一架庞大的飞机扫射着密密麻麻的子弹径直向高炮冲来,他临危不惧,“六点钟方向!快!”,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命令,使战友们也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砰!”比人还要大几倍的炮弹不偏不倚地摔在高炮及战士们身上,刚刚还明亮无比的空地,瞬间化为灰烬。

良久,张飞从地上抬起头来,战士们已经血肉模糊,自己也一样。但他没有放弃,坚强地站起来,忍着刺痛,撕了一块布条包扎起来!他望了一眼死去的战友,用一个胳膊,一条腿颤颤巍巍地爬上山,他要干什么?--去拿最后一发弹药,与敌人做个了断!天色渐渐黑了,张飞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爬上七人才能使用的高炮架,从容等着敌军侦察机。忽然一束白光来临,他赶紧用仅有的一条腿转动大炮,迅速发射出去,那架侦察机迅速分成了两半,他成功了!只见他微微一笑,在猛烈的子弹中永远闭上了眼……大部队也得以迅速过桥。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位位战士站在生与死的边界,只为大部队能迅速转移;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在敌人炸毁木桥后,迅速修桥,那是他们用血肉筑起的生命之桥!连敌人也说:“用两根竹竿子吃饭的中国人,竟然能在三小时内迅速修好桥,这座桥好像永远也炸不毁。”他们不信神,却创造了神迹。

“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兵,但我们不怕死。”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切莫以为只有生于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身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历史的记忆在回望中更加刻骨铭心,让我们知道--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可能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一定会是最好的出路。英雄在这平凡的年代如浪花一般涌现,在抗疫期间,无数的最美逆行者,无数的急救箱,难道不是拥有着同一位位为国家献身战士相似的爱国精神吗?保家卫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依然延续……

最后一发炮弹,永远的历史光辉。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第5篇(全文805字)

新时代呼唤“人桥精神”

近日,一部讲述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事迹的电影《金刚川》,在全国公映。志愿军在金刚川下游的沃尾渡口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桥梁,成功地保障了我军运输线路的畅通的故事。影片最后的“人桥”不仅冲击视觉,更是震撼人心!“人桥精神”挺起了中国脊梁,承载着共产党员人的理想信念,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员要从“人桥”中凝聚磅礴的时代力量!

“人桥”精神凝聚钢铁的意志。桥基还没有固定好,志愿军着急通过,全连官兵自发泡在水里,肩抵着肩、背靠着背扛桥板,愣是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人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一大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不光要有文化,更要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在恶劣的环境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受磨炼,练就一身硬功夫,共产党员身上才会有“泥土味”,才会了解群众疾苦,才会胜任“急、难、险、重”工作,才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人桥”精神凝聚顽强的品格。五米宽的桥面不一会就能被炸得千疮百孔,志愿军的桥是造一个被毁一个。据资料记载,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而志愿军则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心中的牵挂。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面临全面胜利,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越是最后决战阶段,共产党员越要紧绷这根弦,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弄清楚“扶持谁”、明白“谁来扶”、解决“怎么扶”等关键问题,脱贫攻坚每个台阶才会更加坚实。

“人桥”精神凝聚血性的铁骨。虽然金刚川自然条件恶劣,志愿军还是使命必达,每一次桥搭好后,都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之后就是一轮新的轰炸。但敌军炸毁一次,志愿军就抢修一次,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铮铮铁骨创造了战争的奇迹,点燃了生命最炙热的能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长期、反复、顽固,广大的共产党员继承了优良的革命传统,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众志成城,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凝聚起阻击疫情的血性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