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3(5篇)

时间:2023-10-11 22:49:03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0一:

近日,在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中,市委李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四史”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0二:

诗中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来说,党的光辉历史就是我们的饮水之源、智慧之源、奋斗之源。下面,就与大家重温一段党史,共同汲取能量、坚定信念。

这段辽宁省第一个党组织诞生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会有所了解,因为诞生地就在我们的家乡--锦州。那是在1923年,共产党员欧阳强受中共唐山地委的派遣,到锦州铁路局机务段工作,他以钳工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并与从唐山派来的其他党员一起,在沟帮子铁路机务段建立了北宁路沟帮子站党小组,虽然以欧阳强为组长的全部党员只有7人,但他们积极开展串联,扩大影响,于1924年成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书记欧阳强、组织委员李华灿和宣传委员林立的带领支部成员,认真贯彻党的指示,渐渐壮大队伍,组织工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辽宁地区进行的第一次成功实践,自此,星星之火照亮了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也掀开了辽宁乃至关外地区工人群众革命斗争的崭新一页。

党的历史是浓缩着智慧与经验的教科书,像这样振奋人心的篇章数不胜数,回首96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小舟,逐渐成为满载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巨轮,我们要铭记革命前辈们卧薪尝胆的赤诚、不畏磨难的坚毅,今后,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学习革命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重温党史,传承勤学善思的优良作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之源,不仅要灵活运用书籍资料、网络平台,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更要虚心学习前辈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勤于思考、融会贯通,为高效率开展工作打好基矗

重温党史,传承爱岗敬业的服务宗旨。对待工作,秉承“高标准、低姿态”的原则。高标准就要有严谨务实、尽职尽责的态度,低姿态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践行“在岗、在行、在状态”的理念,做到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为构建和谐营商环境出一份力量。

重温党史,传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前面提到的革命前辈欧阳强就是创新工作的榜样,他为了更好地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在小学里办起工人夜校,同时结合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的方法,使广大群众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我们要学习他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挑战新困难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开拓思维、积极进娶敢于挑战、勇于担当。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心怀感恩、知史爱党、立足岗位、坚定信念,努力成长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合格党员,并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与优秀的同志们一起,共为党旗增光添彩,同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谱写更新更美的时代诗篇!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3(5篇)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0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四史”,同样适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四史”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植发展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昨夜西风凋碧树,做到常学常新。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装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北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衣带渐宽终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方能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众里寻他千百度,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颖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形成“干成事”先锋力量。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0四:

日前,上海市市委书记、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后来,欧阳修等人所编《新唐书》对此略有修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意即对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很自然会形成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或者说正是因为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才能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不仅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反思经验教训,形成历史反思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尚书》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荡》则明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此后,这一思想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具体来说,“以史为鉴知兴替”蕴含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忧患意识。 “以史为鉴”首先强调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换言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功成名就之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国家而言,太平盛世并不必然长存,越处盛世越要警惕潜在危机。这即孟子所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二是务实精神。以史为鉴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借鉴,要解决的也是真实的现实问题,它针对的是理论教条和抽象空谈。明清二朝更替之际,儒家学者在震惊之余做出深刻反思,意识到理学不务实际、空谈心性致使明朝衰败灭亡。空谈误国,古今皆然,因此学术要“经世致用”。这即清代实学之用意。真正的学术应源于生活并助推生活,因此章学诚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学所以能够经世乃在于其“非空言著述也”,而是“切合当时人事”。清代实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表明,可为世人明鉴的历史一定是修己安人、治国安邦的务实之学。后人以史为鉴更要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实问题。

三是未来指向。“以史为鉴”意味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大势。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言子张问孔子:“十世可知也?”孔子答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明了兴替损益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即言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未来。但预知未来并非目的,未来的意义在于当下。既然历史规律已经提示社会走向,人可以应然视角反思社会走向和当下利弊。这就使未来视角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与应然,这才是“以史为鉴知兴替”的深意所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我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3(5篇)

学习四史有感个人心得体会2020五:

学习四史,就是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历史。

学习四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8年来,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探索实践中得来的,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的自信是基于实践检验、人民选择、科学真理之上的具有深厚积淀和坚实根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