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形式

时间:2023-10-22 03:29:01关键词:《古兰经》

“Qur?n”意为诵读或讲道,穆斯林有时用这一词汇来涵盖他们神圣经文的全部,有时则仅指其中某一章节。跟犹太-基督教的《圣经》一样,《古兰经》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正统派更认为《古兰经》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得自神的启示。与《圣经》不同,《古兰经》是一人的著作,是一本出自一人之手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在穆罕默德最后23年的生命里,他口述了许多零星的启示,这些都记录在羊皮、牛皮、棕榈叶或骨片上,向礼拜的群众宣读,前面和后面的启示收藏在不同的容器中,并没有特别考虑要把它们按照逻辑排列或按照年代次序排列保存起来。先知生前并未搜集这些片断,但是有几个穆斯林,能把这些片断统统记在心里,作为活课本之用。633年,当许多这样的教徒死去,而又后继无人时,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就命令穆罕默德的首席抄录员宰德·伊本·彻比特(Zaid Ibn Thabit)“搜寻《古兰经》经文,将其集中在一起”。传说,宰德从“枣树叶、白石片以及男人的记忆中去搜求”。根据宰德完成的原稿复制出数个抄本,但是因为缺少母音之故,对某些字的解释也就各异。而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展,在不同的城镇也就出现不同的版本。为终止这一混乱局面,哈里发奥斯曼(Othman)命令宰德和其他三位库赖什学者修订原稿(651年)。正式的修订版复本被送至大马士革、库法和巴士拉等城市。自此,这一正本即保持绝对纯正,并被虔敬地珍藏起来。

《古兰经》-形式

这本经书的特性注定重复且凌乱。每一独立章节都有一个易懂的主旨——述说一条教义,口授一段祈祷,宣布一条法令,谴责一个敌人,指示一种程序,讲述一个故事,号召入伍、备战,有系统地陈述条约,呼吁钱财支援,整顿仪式、道德、工业、贸易或财政。我们不敢确定穆罕默德希望把这些片断汇集成册。许多片段是就某一人或针对某一时的一些评论,如无历史或传统注解,是很难全面了解的。除了忠诚的信徒以外,也没有人愿全部去了解。114章经文并非按照不明确的性质来排列,而是依长度的递减编排。因为早期的启示通常较短,因此《古兰经》可以说是一部倒叙的历史。麦地那时期那种平淡而偏重实际的章节置于卷首,麦加时期那种以诗体写作而偏重精神的章节则放于后面。因为《古兰经》的次序先后颠倒,阅读《古兰经》要从后面往前读。

除第一章外,《古兰经》是采用安拉神或天使加百利向穆罕默德、他的信徒或敌人传道的形式写的。这是希伯来的先知们所采用的形式,某些章节的确是《旧约》摩西五经所采用的体裁。穆罕默德体会到,除非使信徒们相信这些规范是安拉的意旨,此外没有什么道德规范可使他们信守不渝并奉为圭臬的。这种方式使全书看起来形式上非常宏伟壮观,几可与《旧约》的《以赛亚书》相抗衡。穆罕默德采用一种半诗半散文的文体,而且是不规则地押韵。麦加时期早期的章节,韵律洪亮而清晰,只有熟悉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教义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精义。这是一本纯阿拉伯式的著作,富于生动的比喻,并充满着西洋韵味。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本最好也是最早的阿拉伯语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