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

时间:2024-01-08 19:35:03关键词:包罗,万象,千古,亚书,中国,中国文化之谜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

距今两千多年,中国有一部集天下山川、民俗风物及神话传说于一炉的奇书,叫《山海经》。这部书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叙了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资料,包罗万象。《海经》记叙地理方位,外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怪诞离奇。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有专家学者在考证它;如今,在全世界,日、美、俄、韩都有它的专门研究者。

《山海经》为什么这样令人关注?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其说不一。

有人说它是“地理书”,因为它以古代中国为中心。记载了东达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抵西南亚,北到西伯利亚的550座山、3印道水和40多个古代国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理资料。

有人说它是“方伎书”,把它归于阴阳五行类。指它根据实物的外形、方位,能判别贵贱吉凶。

有人说它是“小说神话书”,根据是,该书的内容都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轶闻琐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赞它为“神话总集”。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

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部巫书,是一本“巫”这种行业的教科书。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记载的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在中国古代(外国亦是)巫的地位很高,极受尊敬。巫被认为是介于人和神、鬼之间最有知识、最有文化的。说《山海经》是巫书,有三点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其—,《山海经》收集的山川资料极为丰富,是巫必须熟知的常识。因为古代帝王极为重视对山川的祭祀。祭祀的仪式由专门的巫师承担。那么,对山川的名称、特产、主司神祗等等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答案。

其二,《山海经》中记载了天上的神,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有地上的神,如山神、土地,还有君王的历史、谱系等等。因为古代巫史不分家,这些史实也必须是巫师烂熟于胸的。

其三、《山海经》中记载了祈祷天地,驱除鬼神的手段和治病疗疾的一些方法。因为古代巫医不分家,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必须的。

如此看来,称《山海经》为巫书,还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巫书,它的价值是极为巨大的。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

首先,它有极大的文学、美学价值。《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优美的文学形象,世世代代流传,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想象之丰富,描绘之离奇,情节之生动曲折,令人赞叹不绝。

其次,它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它记叙的历史、地理等资料,虽然与实际的人和事未准确对上号,但对山川地质物产的记叙确实非常精确,详尽,为后代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线索。另外,使今人对古代中原地区诸部落的杂居、征战、互相吞并的大致情况,有个清晰的轮廓,也是难得的宝贵材料。

那么,这样一部奇书、宝书,它的作者是谁呢?

为解《山海经》作者之谜,从西汉至今的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西汉刘秀(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认为是大禹时代,伯益所作,肯定该书有明确的作者,时间也非常之明确。

宋代大学者朱熹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战国好奇之士”,说《山海经》并非独自创作,而是根据《天问》、《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书所记的事物加以夸张描写的。不能肯定作者是谁,但肯定了大致成书年代。

近代学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并考证出,在战国时期的《鲁语》、《晋语》、《庄子》、《周书王会》、《楚辞》、《吕氏春秋》等书中,都引用过《山海经》的内容。

更多的学者持与上述不同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是由民间口头文学流传而来,从荒蛮的远古,人们口耳相传,一代一代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增益,最后才见之于文字。成书约在战国之前,成书后仍有后人修订。因此,说它是某一时代某一个人所著都是不科学的。

由于《山海经》描绘了一些异国情调的海外风物,又引起了海外学者的遐想。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

有人认为《山海经》中有长耳、奇股、三足等怪人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相似,因此,它有可能来源于希腊。

有人认为:它的怪物图像与印度婆罗门教的怪神图像相似。据此推断,《山海经》的作者是墨子的学生印度人防巢子的作品,他把由印度到中国的沿途风物与婆罗门教神话糅合所作。

还有人认为,《山海经》是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书。它的作者是古代巴比伦人,战国时由波斯带到中国,辗转笔录而成。

尤为有趣的是,有一位美国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居然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徒步进行实地考察,竟发现书中所记与实际地形完全吻合,肯定了这段路程是从美洲到南美洲的山山水水。为此,他把这一发现绘成地图,并著有《几近褪色的记录》一书。

这真是谜外有谜,妙趣横生了。

老鼠是如何打败大象的?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时方法。比如2002年,也常被人称为马年。那么,十二生肖的纪年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又是如何创立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适时耕作、起息,便想教人们学会纪时。玉皇大帝准备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便递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一轮。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都希望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动物们纷纷赶往天庭,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很是高兴,为了尽量做到公允,玉皇大帝命动物们进行比赛,胜者即可入选。当老鼠跟巨大的大象搏斗时,因其机敏灵活,钻进了大象的鼻子而打败大象,赢得了所有动物的掌声,并被排在了选中的十二种动物的第一位。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上面所言,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而已。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早在六千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而发现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的位置不同,所以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等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并以“甲乙丙丁”等与“子丑寅卯”等相配使用,用以纪年、纪日。这便是“天干地支”的由来。“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非常方便实用,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说“子鼠丑牛”等等,有什么道理呢?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十二生肖纪时的原因是因为古代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或活泼、或凶悍的动物有一种图腾情结。比如我国少数民族像蒙、维、藏族等,均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了起来,并用于纪时了。

今天,我们虽然仍在使用这种纪时方法,但还是无法确切地破译十二生肖之谜。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中国文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