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宝藏

时间:2024-01-08 21:35:06关键词:圆明园,宝藏,地图宝藏传奇

圆明园宝藏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者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窃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部瓜分掉。”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在这里说的“两个强盗”就是指英法侵略者,“夏宫”指的是中国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圆朋园的野蛮劫掠和焚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动难之一,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世界园林的典范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部海淀区北部,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别宫。1709年,清康熙帝把明朝贵族的废园赐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着手修建并赐名圆明园。之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诸帝用了150余年,耗费大量精力对其不断进行修缮、扩充,把它精心营建成为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帝每到夏秋,多在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国政务。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同治朝前称绮春园)三园组成,所以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在它的周围又有许多属园,如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及熙春园等。这些以圆明三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东起近春园,西到香山一带,连绵20华里。全园面积合计五千多亩,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山水园林。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占三园总面积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由环流的溪水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大小土山、假石山250余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使整个园林比烟水迷离的江南更加迷人,被人们誉之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内的主要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四路各主要景区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谢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千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圆明园宝藏

绮春园原为怡亲王允样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鉴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慨。两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花港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西式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岛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庙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雍正皇帝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亭台。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10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八月十五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直接摹本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10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视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奇石峭列,激流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廊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明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称桃花坞,曾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号称有山桃万株。

圆明三园中的殿堂、楼阁、亭台、轩谢、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10000平方米。园内的建筑既吸取了历代宫廷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等诸多方面突破了宫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扣,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经有过形象的描述:“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片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它由谐趣园、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和线法墙等10余个建筑和庭院组成。西洋楼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士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引有12只兽面人身铜像,每昼夜依次轮流喷水,各一时辰、正午时刻12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12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杰作。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型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面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制梅花鹿,从鹿角喷水道。两侧有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13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88根铜管了,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4尺高的万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做“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西洋楼景区的整个面积不超过圆明三园总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我国园林史上和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务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珍世文物。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壁画,以及我国其他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国内珍藏有极为罕见、丰富的历史典籍。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仿照于波范氏天一阁而建。园内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著名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圆明园为中华民族赢得过殊荣,曾经是我们的骄傲。然而,就是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竟遭到外国侵略者极其野蛮的摧毁和破坏,他们不仅将整座宝库洗劫一空,而且还兽性大发,将其纵火焚烧,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①野蛮的劫掠

圆明园宝藏

英法侵略者,在1857年12月,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经将近3年的作战,于1860年10月兵临北京城下。由于在3年战争中,侵略者受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付出了沉重代价,所以到达北京后,他们穷凶极恶地声称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他们的“损失”作出赔偿,并很快把视线盯上了宝藏充栋的圆明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劫掠行动开始前,他们为掩人耳目,竟然不知廉耻地张贴出布告,声称“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即不能逃其所应受之责任与刑罚也。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言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举动,人民既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帝政府,不能不一惩之也。”在烧掠圆明园之前,侵略者之间为如何报复清政府一事进行过热烈的辩论,最后“寻思推绎的结果,只有毁坏圆明园,似乎是惟一的方法,而且这种责罚,仅降在清文宗本身,与人民无关”(C.S利文沃斯《瞄准中国之箭》):在烧杀抢掠别国生命财产前,竟然振振有辞,文过饰非,其可憎可恨,旷世罕见。

在大规模的焚烧前,侵略者开始了对圆明园的野蛮抢劫。10月8日,英法侵略者闯入只有很少护园官兵守护的圆明园,开始疯狂地进行抢劫。军官们拥有优先权,先于士兵成批进入,随后,士兵们也得到命令可以进去“自由抢劫”。

面对这座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侵略者也为之赞叹不已:”假若你能够的话,你必须想象一所广大的迷宫,充满着峥嵘参差的山石,景色可以入画,房子俱用上等香楠制成。湖泽池沼,交错其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还有屋顶镶着黄色琉璃瓦的凉亭,几座戏台和储衣室,其中收存歌裙舞衣,优伶扮相的行套,预备大规模演戏用的。所有演戏的楼台,及其附带应用的房屋,差不多要占五亩至十亩的面积。周围琳宫焚宇很多,供奉着奇怪的神祗。宫殿内外,都充满着中国古代的美术物品,美丽且极有价值。嘉木珍林,奇花异卉,形式万般,五光十色,造物所赋予的最好礼物;还有擅长布置园林的中国人,其技术闻名世界。意匠经营,极工装点这景色,各处配合得极其巧妙,一丘一壑仿佛自然景色一样。紫檀梁柱中,隐约露出光灿的屋顶。东零四散的几座旧式中国桥梁,可以使你越过圆明园,可以得到一个浅淡模糊的概念,既不能描写清楚,也不能想象得透彻。“(亨利.劳赤《二次出访中国纪事》)

强盗们早已跃跃欲试了,一待接到命令,便争先恐后地破门而入,堆积如山的财宝和各种珍奇物品,豁然呈现面前,“一间一间的屋子,充满着价值连城的物品,或系国产,或来自欧洲,一间一间的大厅,置有价值巨昂的瓶缸,还有储藏绸缎绣货的房屋,也敞开在他们眼前。乱七八糟,予取予携的抢劫,肆意破坏一切过于笨重、不能移动的物品,都立刻开始了”(D.F润尼《北中国和日本的英国武力》)。强盗们三个一群,四个一伙穿过一座座古代建筑宫殿、房屋、亭台楼阁寻找着每一点有价值的物品。“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别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这人也许喜欢景泰蓝的宫瓶,那人或者贪婪一件绣花的长袍,也许只有人念及将来的时候,就挑选一件大衣。”每个人都不属错过这个机会。

强盗们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拿走,拿不动的或来不及拿走的,就粗暴地将它们全部摧毁。“一切不能破碎的物品,极力伤毁,使其变为不值钱的东西”。同时由于抢劫时间很短促,因而不能仔细地抢掠,许多金质东西都被误认为黄铜而摧毁。“看呀,他们走进一扇关闭着的门,若是试举门闩,或转弄栓柄,未免太麻烦了,所以杰克用脚踢开。他们走进去,有人就推翻桌子,或许将有些珍奇的手抄本从里面倾倒出来在士兵们的眼光中,这些不过是废纸罢了,就用为燃点烟斗的火具。另一个兵士,偶然转过身去,看见他的面庞,照在一面镜子里面,立刻勃然大怒,认为是一种侮辱,就将一个踏脚的矮凳,向镜子掷去,而威廉又以为墙上所悬的精美画框中那位老绅士对他作嘴脸,就用枪刺破画绢。有些美妙的维纳斯雕像,立刻被装点上胡须,用为击木偶游戏的目标。所有别的物件,都乱遭枪击,因此等物件,以其地位,惹人瞩目,却似乎有点触犯了久战的兵土的眼帘。他们愿意将房宅变为汛地。喜欢毁坏物件,一定是人类的天性,人们愈被严厉阻止,不能肆意如此,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似乎愈加热切地喜欢见物就毁了。”(同上)就连英国侵略军头子喀尔金本人也不得不假慈悲地说:“劫掠和蹂躏这样一个地方,已够坏了,但更坏得多的是破毁。”

这群明火执仗的强盗,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都是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后来有人承认“一个土兵口袋里有了二万、三万、四万甚至一百万法郎。”据英国侵略者戈得登供认:“离开圆明园时,军中每个人都获得四十五镑以上的掠夺品。”

当时参与烧掠圆明园暴行的一名英国军官在事隔50多年后撰写的一部书中,回忆了当时的情形,将那时偷盗的经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字里行间清晰地展示了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横穿过庭院便是觐见大殿,殿内除一些极大的景泰蓝花瓶外,其余的东西全被抢走了。我转到右边一个小房间,里面满是封面的小册子,我想这些册子定是国内藏品的目录。”

“我更找到一个奇形镂金的花盆,在金镂之间,更用白色珊瑚琢成文字。盆中充满泥土,在泥土中载着一株高约一尺的黄金树。树枝上悬挂着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此外,我又收集到很多卷上等质料的绸缎。我把掠得的全部物品装在7个筐子里,这7个筐子是从门口的卫兵处要到的,而守卫圆明园的法国军官又供给我所需要的中国苦力(俘虏),于是我跳上拴在门边铁环上的坐骑,命7个中国人抬着我的掠夺品在前面走,我骑马执枪在后面押着回到北京的军营。”

②现抢现卖

圆明园内各个宫殿重门洞开,任人抢劫。遵照英军统帅格兰特的命令,焚烧行宫以前;所有抢劫的物品都用拍卖法售出。所售出的款项作为奖金,依照品级等次分发给军队。绸缎大多为英国印度籍士兵所掳掠,他们用大车将东西运走,并在其军营中摆起摊儿来,公然出售这些才刚盗掠的赃物。开始卖两元钱一匹,但不久就提高价码,从10元到20元,高低不等。这些皇家丝织品千般百种,或绸或缎,或一色,或织有花纹,白色、蓝色、黄色、紫色、石青、古铜色等等不一,都待价而沽。整个兵营俨然成了交易市场。倘若有意买的话,只须花8个先令和4个银元就能买到15码或20码丝绸布料。这些强盗们都在为他们的妻子或兄弟、婶妹们抢购廉价品。一派嘈杂混乱,乌烟瘴气。“我们拍卖的手续,继续两天之久。乃是一切到场的人们快乐的源泉——人们时常为着毫无价值的物品相互竞争,竟至给予极高的价值,简直高得出奇,惹人发笑。若将这件物品白送他们,很少的人愿意费神取走了。有些人喜爱抢劫,军队很感激他们出力,才得到一大部分现在售卖的物品。时常在拍卖中出现,当他们决心欲得的恩物,任人出价的时候,就面带愁容;凝神倾听,因为他们原已不费分文,白白取得,现在不甘心比提出的高价还出一个更高的数目。许多皮衣都售卖出去,得到很大价钱,因为天气日渐寒冷……所以一切厚暖衣服,都风靡一时,价格骤高了。”(R.斯文侯《1860年北中国战争叙事》)

圆明园经过这次大劫难后,墙垣之内仍有不少残余的物品,许多英法联军的游兵散勇四外寻找,不愿错过一点值钱的东西,“在外面的一间小屋子里,找到从前马戈尔爵士呈献给道光帝的两辆马车,完整如新。清帝似乎从来没有乘坐过,还是喜欢没有弹簧的本国骡车和轿子。又有两支装好榴弹、零件配置完整的枪,也是马戈尔爵士所呈献的礼物,都在那地方找到了。在天文学和别种科学的器具里面,又找到了一支英国制造的双筒枪,装在套子里面,还有些锡罐盛着火药和一箱一箱爱莱式的子弹帽子。旁遮普军第十五队发现许多金子,分配起来,一个军官也能得着九千镑之多。(同上)

③火烧圆明园

侵略者在疯狂劫掠、破坏之后,为了销赃灭迹,为了“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并且留些报复的痕迹。”决定将“辉煌的避暑行宫烧成平地”。英国政府首相帕麦斯顿批准了烧毁圆明园的暴行,并对此表示“衷心的高兴”。

大规模的焚烧分两次,第一次是10月6日到9日,主要焚烧圆明三园。士兵按军令指示“奔赴”焚烧地点。从圆明园的大门前,山边树林浓密的山壑处,遍处散布的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连绵不绝的循着山冈伸展开去。一声令下,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林中升腾起来。顷刻间,几十处地方都冒出缕缕浓烟,不久,浓烟火焰爆发出来,烟青云黑,遮天蔽旧。所有宫殿、庙宇等建筑及其历代收藏都被付之一炬,灰飞烟灭。就连亲自参与焚烧犯罪的士兵也承认:“世上惟一无二的建筑从此不能重睹,消灭无形,人类不能重新建造了。”

同时,另一支骑兵将园外建筑也都一齐放火烧毁。最后,驻扎在正大光明殿内的士兵接到命令:即刻整队并回北京,将该殿也一并烧毁。正大光明殿,是无可比拟的建筑杰作,描金和涂抹色彩配置得非常均匀,而且饶有风趣,木制屋顶雕镂细巧、嵌花奇特。大殿的地板为琢磨精美的大理石制成,每块均切成数目字的形式,全都很紧密地连在一起,仅有最细微的线纹表明两块石头间区分的界限。“入门左边墙壁上部,悬挂一幅巨大的画图,用等度量射影,绘画避暑行宫和环围着的宫苑。这种画法,中国人绘得颇为精巧,比起平常描绘山水远景,信手涂鸦,幼稚尝试的作品高出多多了。”殿内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位于高台之上,四面环以挖花的栏杆,雕缕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宝座旁立有屏风;饰以蓝翡翠和孔雀羽毛,其上复系着红宝石和碧玉。雕镂精美的桌柜,沿着屋子四周排列着,上面放置许多碧玉瓶、瓷瓶、冰纹瓷瓷缸以及各种珍奇古玩。殿内还有几座法国大钟。“有一处地方,堆积着去年颁布的上谕,而且有许多卷册的中国经书,排列适宜,如果需用它们寻觅即时参考资料,就可以手到擒来。这些书籍,印刷均颇精美,而且许多卷册的边缘,还有清帝御笔亲批。”

得到命令的几个士兵们立刻动手放火。“屋顶在火焰中已经燃烧了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的圆明园,绝不存留一点痕迹。”一位参与犯罪的军官后来回忆:“一条石砌的道路,环绕着一座高墙,我从墙隅的地方,转弯过去,就有一片浓密的烟雾,弥漫在我面前,而且威风赫赫的烈火,在烟雾的顶上,发出熊熊的火焰,简直高出树梢好几尺:店内描金的栋梁和五光十色的琉璃瓦都被这吞灭所有东西的烈火毁灭了。这些房屋都是储藏之所,其中收藏着珍奇的古玩,清代以前的景泰蓝物品,满箱满箧的书籍和各种雕刻,以及乾隆时代外国传教士仿中国式的图画。价值极其贵重的、绣着花纹的帐帷,圣坛镀金的一切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当他目睹这番情形,竟仿佛良心发现:“虽然对于店内供奉的神祗没有什么同情的心愿,但是当你看见几百年以前所构造的几座建筑,一旦都用火焚烧,不禁感觉着仿佛有点亵渎神明,摧毁造物似的。这些建筑点缀其间,可以给天然的风景增色,引起我们的爱怜和惋惜。

第二次大焚烧是10月18日、19日。这次除焚烧圆明园外,主要焚烧了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等处的殿阁建筑。英法侵略者的暴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愤怒声讨,而且也为世界上的一切正直人士所不齿。1861年,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在那里不仅藏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金银制品。真是战功赫赫,且又横发了一票!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盛的历史。我们欧洲人总是把自己看做是这样对待野蛮的。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将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雨果的话,代表了全世界正直的人们对英法侵略者的公正审判。

圆明园宝藏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飞犹共晚烟飞。”李大钊的这几行诗句,诉说出多少感慨和喟叹。直到圆明园回到人民的怀抱,才收拾残垣断柱,颓基败瓦,建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摊开一本苍凉悲壮的历史巨卷,供人凭吊,催人深思。

④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

自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毁后,圆明园旧有的陈设、收藏和稀世珍宝现存国内的已不多,大量的旷世瑰宝流落国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其他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和个人也都藏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包括有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御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磐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此外,还有从外国进贡的贡品和无数的金银珠宝。

大英博物馆坐落在伦敦城西北,始建于18世纪中期,于1759年正式开放,其中东方艺术馆除收藏少量的中亚、南亚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以说应有尽有,数量多达两万件!

当过光绪皇帝英文教师的张德彝(1847—1918),曾任清朝驻不列颠、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公使。他于1866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游历,回国后写了日记体游记《航海述奇》,书中记述说,在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初四日,张德彝出国游历英国的伦敦;有一天早晨,一位姓突的朋友来拜会他,约他出去游玩。他们坐车走了10多里路,来到一个地方,室内非常宽阔洁净,看见货架“上下罗列者,皆中国圆明园失去之物,置此赁卖”。仔细一看,发现有皇帝穿的“龙袍、貂褂、朝珠、太后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诸般画轴、神像、金鸡、中天马、银鼠等衣,皆御用之物”。

1860年圆明园劫毁后,英军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就有国宝级的珍品。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皑之绘制的《女史箴图》,乃我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去后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有一件当年和窃取圆明园的一个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和坤被抄家时抄出,置于圆明园中,1860年被联军掠去,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另外该馆还有圆明园中原藏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磐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琥珀、玛瑙、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内的圆明园的艺术品主要有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庆皇帝。玻璃画的绘画艺术大约早在18世纪中叶由欧洲引进的,这种绘画技巧于颜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在运用西方透视画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美学的精妙、细微。这幅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学生中国艺术家所作。

流散在法国各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数量也十分多,且极其精美。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月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游历欧洲11国,写下著名的《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在其巴黎之旅中,他详细记下了博物馆中收藏的圆明园被掠文物的情况。“观内府玉印晶印无数,其属于臣下者不可胜录”,字里行间流露出国破家亡、无限悲恸的情绪,“呜呼!高庙雄才大略,每日必作四千言。想下此印时,鞭笞一世,君权之尊,专制之成,于是为极,并世无同尊者……岂意不及百年,此玺流落于此。昔在北京睹御书无数,皆盖此印文,而未得见,又岂意今日摩挲之!”“乾那花利博物院,此院一千八百七十九年开,亦伤心地也,院为圆式。内府珍器,陈列满数架,凡百余品,皆人间未见之瑰宝,精光射溢刻籀精工。有碧晶整块,大五六寸。一白玉大瓶,高尺许。一白玉山,亦高尺许,所刻峰峦阁楼人物精甚。其五色玉盘、玉池、玉屏、玉磐、玉罗汉、玉香椽,精绝,亦多有刻字者。玉瓶凡十一,大小不一,皆华妙。有玉刻绮春园记十简,面底皆刻龙,精绝。一白玉羊大三寸许,尤华妙。如意亦百数,以红玉镶碧玉及白玉者佳;有一纯白玉者,至清华矣。其他水晶如意、磁如意,亦极清妙。其铜铁如意尤多,不可数。其刻漆、堆蓝、雕金之屏盘杯盂百器甚多,皆非常之宝也。”

“其御制瓷有字者甚多。有御书‘印心石屋’墨宝六幅,金纸《印心石屋图》三幅,亦刻龙,斋戒龙牌一。封妃嫔宝牒一。其他晶石漆瓶盘、人物无数。皆中国积年积世之精华,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法国枫丹白露宫早建于法王路易六世时期(1137年左右)。1528年后,经过几代帝王的修建,日益完善富丽豪华。现存的建筑有13世纪圣.路易时期的一座封建城堡主塔、6个朝代国王修建的王府,5个不等形院落,4座代表4个时期的花园。在这“蓝色之泉”(枫丹白露本意)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欧也妮皇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法皇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皇后,欧也妮皇后将送给她的圆明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鹿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存放起来。

中国馆是按个人收藏及鉴赏习惯布置的,有客厅、展室、桌椅、沙发。从1863年装修布置之后,一直展出至1975年。1984年开始必要的修缮工作,1991年完工重新开放。

这次修缮基本保持原有的风貌,因为有1865年造册的中国博物馆清单,所以这次重新布设没有遇到多大困难。整个馆内仍按客厅布置,桌椅、沙发等都保留,但装了空调。从第二帝国时期就一直挂在天花板上的三幅巨型“缂丝”制品,这次得到修补,有些物品得到重新胶粘。

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就其内容上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某个或某几个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中之物。这种制品散失到法国有许多,其各个博物馆均有收藏,只是尺度要小得多,该博物馆墙壁上就有一幅,内容为三国或水浒中的故事。

在该室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佛塔,高约2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这座塔为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有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据史料记载,长春园含经堂一佛堂内有两座这样的金塔,与故宫慧曜楼佛堂内的金塔相仿。该馆内这座金塔顶部为日、月和三宝,这代表着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铸造艺术精湛。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这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在金塔的左右放置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一样形制,说明这对物品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

金塔前有一对鎏金编钟和一只景泰蓝麒麟。这两枚金编钟是圆明园仅有的一套16枚金编钟中的两枚。可惜其他14枚不知散失何处。

这只景泰蓝麒麟躯体浑圆,头部栩栩如生,长长的双耳、短短的四肢,形态可爱,受到当时欧也妮皇后的青睐。在她原来的社伊勒里皇宫房室中就摆放过这只麒麟。在该馆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方是一只巨大的兽足兽纽景泰蓝方盒。据分析这应是九州清晏殿内放置冰块和水果用的器物。在该馆内橱柜间置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现存国内这样大的景泰蓝已很少,应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五供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着烛台和花瓶。这五供都有环形图案,颜色有玉蓝;黄绿、翠绿、玛瑙红和明黄色等等。

该馆内有几只花梨木玻璃柜橱和角柜,里面摆放着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玉器等珍贵艺术珍品。摆放位置没有分类,杂乱无章。只是根据空间大小按器物体量来摆放。这些艺术品可分为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法兰(景泰蓝)、珠宝等几大类。

圆明园宝藏

青铜器中有一只仿周制熏香炉和一只青铜鼎。这只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餐纹。

玉器当中有玉壶、玉碗、玉鼎、玉洗、玉塑、玉插屏等,这些玉器选料精,做工细,堪称玉器中的精品。有些玉插屏上刻有金饰皇帝御制诗。有的玉洗、玉盒等还带有景点的名称,如汇芳书院、耕云堂等。有一只玉洗玉料本身就很难得,加上精湛的刻工,应是玉器中的上上品。这只玉洗为琥珀色,带有花纹,呈椭圆形。四个半裸男孩正想爬上笔洗的边沿,他们的头圆圆的,又光又亮,小小的眼睛透过眼皮露出狡黠的目光。胖乎乎的身体呈现着勃勃生机。这只玉洗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一只儿戏笔架似乎是一套文房用品中的两件。应是摆放在圆明园中某个皇帝较大的书房中的物品,如勤政亲贤或含经堂等。另有一只白玉笔架雕刻的人物和树干流水等形象生动,所表现的内容意境深远。

瓷器类是该馆藏晶中最多的一类,有碗、罐、壶、瓶、盘、瓷塑等。有一只茶釉龙耳罐,造型优美,釉色纯正,可称是同类瓷器的珍品。有只青花大碗,线条柔和碗体厚实,声音洪亮。环形底部未加装饰,图案有明有暗,青花有许多小的氢化点,略有外浸与釉色混为一体。内壁为枝干图案,外壁为叶饰,枝桠上花果相同,每个枝桠各不相同各成一束。叶饰更为精妙,以不断的流水纹包起整个外壁。外壁主体绘有六朵荷花,还有花苞和荷叶作为陪衬。这只青花碗如果是成化年间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就更高了,只是没见到实物无法分析确定。

瓷器中还有两只康熙年间的五彩大盘,摆放在该馆的桌子上。两只五彩盘尺寸较大,上面的图案取材于水浒或三国故事,人物、战马、景物等都非常生动,图案布局也相当别致,这两只盘应是康熙年间的精品。

瓷器中大部分为康熙五彩和乾隆粉彩,其中一只乾隆粉彩镂空熏炉格外引人注目。另一只千花壶更是罕有,一只壶体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变化无穷,且排列错落有致。梅花、菊花、荷花、牡丹等绘满壶体。虽然这些花卉连在一起,但由于釉色的明暗使这些花卉无不毕肖。另外该馆内还有许多瓷塑,有八仙人物等。

漆器品虽不多,但不乏精品。其中一只红漆盒,雕刻得相当精细。图案为百子图,通体百子神态不一,建筑、花木、石头等线条柔和,形象生动。整体布局协调有致,相互呼应,在极小的空间内讲述许多故事。这百子中有的游戏,有的跳舞唱歌,有的在捉迷藏。这个漆盒说明当时工匠的技术水平很高。

金银制品中最引入注目的有一对金罐和一只金盒。这一对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其中一只罐耳已掉。这对金罐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是多么奢华。另有资料表明这对金罐不是军队送给拿破仑三世或皇后的,而是欧也妮皇后到别的博物馆看到后要来的,一份文件中揭露道:“有几样来自夏宫(圆明园),但不是中国远征军司令将军搜集的物品被国王取走,其中主要有两个大金罐,制作精湛,价值25000法郎。”

小件景泰蓝制品比较多,有盆、瓶、罐等,其中一对景泰蓝上的图案据分析是郎士宁所绘的仕女图。

珠宝及小件料器等主要摆放在厅中的玻璃桌柜中。其中一串大念珠还有一个故事。一般朝珠是108颗,可这串珠子是154颗。这是盂托邦将军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皇后。但没想到她并不高兴,因为她早已风闻这些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口袋装满了金银珠宝,欧也妮皇后埋怨只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决定另送给她三车礼品。

欧也妮皇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的军刀、盔甲等,现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

1973年5月,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国。5月12日,他来到巴黎东南70公里处的枫丹白露古堡参观,据他描述说:中国馆门前有两个石狮,馆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都是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他看见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内,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其中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斛、吊灯。还有各种玉雕、如意、盔甲和丝绸等物以及大象牙、成对大犀角,十分引人注目。此外还有乾隆《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璧玉册、上所雕刻的文字为征瑞书写;乾隆缂丝无量寿佛大立轴,自墙面悬起,折至屋顶。乾隆年间制造的大金塔、小金塔、金曼达,上面都镶嵌绿松石。有一金塔高约5尺,与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金塔完全一样:另外还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特别令人注目的还有宫廷肩舆一抬。据说这个肩舆被抢劫到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曾乘坐过(但该博物馆馆长称此肩舆为泰国皇帝所献)。

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内图书馆内的圆明园的主要艺术珍品有:由中国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祜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20幅;《圆明园菊花迷宫图》;郎土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

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郎士宁绘制的《乾隆肖像》,肖像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身边站立两位大臣,这幅画是郎士宁用中国毛笔绘制的,这是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互结合的作品,画家在脸部只用极轻的阴影,却抓住了乾隆的神韵,乾隆身边的大臣也极有威仪;“乾隆百花瓷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为陀螺状,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可谓绚丽多彩、万紫千红,在绘画花瓶时大量使用珐琅彩中的粉红色和洋彩,使各种色彩相互融合,既接近油画,又接近水彩画,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收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士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刚绘制成的时候,70岁的时候和他退位之际。

法国巴黎私人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也有不少。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法国侵略者将一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献给皇室,后被各博物馆收藏,但大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被个人收藏,有些文物后来在各种拍卖会上拍卖,有些文物至今仍在个人手中。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收藏有众多的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贮藏的“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于瀑布之上,两鸟浴于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奇工也。”除此之外,还有“雕玉物品,雕金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庋一龛,不遑枚举。”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康熙玉如意。这是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尺寸为18×5×2.38英寸,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从展品目录中说明:这件精美的玉如意被英法联军抢来以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巨型的乾隆大玉山一座。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的表画上,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涂以红色,此件作品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此节图、文根据圆明园管理处提供材料编写)

③国宝归故里

圆明园宝藏

驰名中外的艺术典范圆明园焚毁在英法侵略者手中,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精品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圆明园的文物被劫掠后的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一直非常关注着国宝的下落,企盼它们终有一天能够重回祖国的怀抱。虽然多年的辛苦追寻成果甚微,圆明园的文物大多“秘不示人”,但总有一点“蛛丝马迹”出现,时常点起国人希望的火种。

2000年4月,香港传来消息,香港嘉土德和苏富比两拍卖行分别将于4月30日和5月2日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四件圆明园珍贵文物。消息一出,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在密切关注国宝又将流向何方。国家文物局获悉后,立刻正式致函有关方面,要求拍卖行立即停止拍卖圆明园文物,严正指出:这四件国宝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根据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关于文物退还的公约》,郑重声明中国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追索的权利。这乃国家和民族权益之所在。然而,两家拍卖行置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于不顾,依然照常按期进行拍卖活动。国人被激怒了,人们纷纷要求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抗议拍卖战争赃物。香港市民反应最为强烈,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拍卖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他们对拍卖行执意拍卖国宝表示愤慨,举行抗议活动,并要求特区政府做出果断决定,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有关文物。法律界人土指出:按照有关国际法原则,只要在拍卖前能出示合理凭证,证明文物属中国财产,是可以阻止拍卖的。

4月30日,在多方努力均无效的情况下,拍卖会如期举行,海内外都拭目以待拍卖会的结果。下午,猴头铜像和牛头铜像出现在众人面前。猴首开价200万港元,拍卖场内竞争气氛热烈,现场一位留着平头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似乎对台面上的物品极为热心,志在必得,不断与其他买家竞价,每次都加价20万或30万港元,豪气吸引全场。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来自中国北京代表保利集团的易苏昊。由于叫价声此起彼落,以双语报价的拍卖官几乎忙不过来。价码超过400万港元后,其他买家纷纷败退下来;只剩易苏吴和一名身穿灰色套装的女子相持不下。该女子由一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遥控出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第25次出价时,易苏昊叫价740万港元(包括佣金约818万港元),对手才知难而退,不再叫价。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这件猴首价钱竟涨了三倍多。

稍后,牛首铜像也以200万元起价,但这回战况改变,其他买家大多在旁观战,由易苏昊与透过电话出价的“神秘客”单打独斗,双方出价都又急又快,一分钟内叫价21次,最后再度由保利集团以700万元得手。会后,易苏昊表示,参与竞投主要是因为这两件东西关手中国人民的情绪,使中国人想起了伤心往事,竞投国宝也是不希望国宝外流。5月2日,继嘉土德拍卖行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警告和抗议拍卖两件国宝后,苏富比拍卖行又拍卖了另两件圆明园文物:铜虎首和乾隆描粉彩镂雕六方套瓶。结果同样又都被北京的买家投得。由于前次竞投,各界目睹了中国人势在必得的情绪,因此这随后的拍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保利集团此时已充分预料到下面的拍卖价一定会抬得很高,但仍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国宝的决定,中间退出已不在考虑之内,“这已不是钱的问题,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

下午2点20分开始拍卖六方套瓶,开价420万。争持的对手只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其中一名是操北京话的中年男子,另一名是通过电话操英语的外国人,每口叫价基本上是50万跳一级,仅用了6分钟即以1900万元成交(包括佣金共2100万元)。最后的买家是代表北京市文物公司的刘岩。他说,能够投得这件国宝,并将其带回国,得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

另一件国宝铜虎首拍卖底价为300万港元,七八分钟内有三人争持叫价37次,最后以1400万元成交,加上佣金总计1544万港元。买家仍是保利集团的易苏昊。

圆明园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