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地处亚欧大陆亚洲部分的南端,它的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半岛,向印度洋凸出,所以也称印度半岛;又因为它濒临喜马拉雅和兴都库什两大山脉,这些崇山峻岭将它和亚欧大陆分隔开来,所以它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早在40万年以前,就有早期人类在这片大陆上生活了。大约在公元前2400~前1700年,在它北部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哈拉巴文化,这是迄今所知的这片大陆上最早的人类文明。
古印度的范围不只包括今天的印度国,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总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
“印度”这一名称的来历,一般认为是源自雅利安人的梵文。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开始入侵南亚次大陆,并逐渐占有了绝对的统治权,由此古印度的雅利安文明时代开始了。雅利安人到达印度河流域时,将这条大河取名为“信度”河。但是,古代波斯人把字母S的发音读成了“h”音,因此,波斯人称印度河为“很毒”河,并称这一地区为“很毒斯坦”。后来,亚历山大率军打败波斯,占领印度河西北部,称那里为“印度伊”。“印度”就由此演化而来。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身毒”,东汉称它为“天竺”。直到唐朝,才确定译为“印度”这一名称。唐代玄奘仔细探讨了天竺国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将其称为印度。在唐朝,“印度”被认为是月亮的意思,唐朝人认为这个国家圣贤相继出世,遗法相传,教导群生,条理万物,好像月亮照临一般,故称之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