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为什么经常改葬?

时间:2023-11-11 13:49:02

人死后讲究入土为安,而一旦盖了棺入了土,其他人就不能再去打扰了,任何破坏坟墓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对死者的不敬。破坏坟墓尚且如此,移动死者的尸体就更是大大的不敬了。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死者下葬后就不会再改葬。然而纵观古埃及的历史,改葬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改葬最为频繁的就是埃及法老的木乃伊。

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为什么经常改葬?

埃及法老作为埃及最高贵的统治者,自然会对自己的身后安息之地尤为重视。为了能让自己死后有一片安息的乐土,法老们在生前就开始主持修建自己的陵墓,并在其中设置了重重机关,以防盗墓者潜入陵墓。可这样精心修建的陵墓,法老们在死后却大多“无福享受”。他们不但无法安静地躺在自己的墓穴之中,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栖身之地都没有。至于那些奢华的陵墓,自然是“人”去墓空了。

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为什么经常改葬呢?这都是那些盗墓者的“功劳”。虽说法老们生前就知道盗墓活动很猖獗,因此尽量将自己的陵墓修得很隐蔽,并设置机关来阻拦盗墓者,但这些手段显然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盗墓者仍然有办法进入墓穴带走他们需要的东西。

为了保护法老们的遗体和陪葬品,必须有人在适当的时机将它们全部迁出,改葬在其他的地方。

那么,转移埃及法老木乃伊这个神圣的使命是由谁来完成的呢?是那些虔诚的僧侣和“勤王”的忠臣,也有一小部分是政府派来的看守人员。他们一直默默守护着法老们的陵墓,与盗墓者周旋斗争,当得知盗墓者将要有所行动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前将法老的木乃伊及陪葬品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样一来,法老们的木乃伊就只能四处游荡了,而改葬也实属无奈之举。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法老为什么选择葬于“王陵谷”而不再为自己修建金字塔?

从古王国后期开始,埃及民间的盗墓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盗墓专业村。因此,为了死后的“安全”起见,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便不再为自己修建金字塔,而是在尼罗河西岸地段的山谷中开凿石窟墓,用于安放自己的遗体。于是,这个山谷便成了新王国时期法老们墓葬的集中地,成为举世闻名的“王陵谷”。

第一个在王陵谷建造陵墓的法老是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25~约前1512在位)。他命人在山谷的石灰岩壁上开凿了一条很陡的隧道作为墓穴,此举标志着延续了1000多年的金字塔式墓穴的建造正式终结。在此后的500年间,各代法老都是沿用这种方式建造自己的墓穴。石窟墓深入山腰,墓内结构复杂,装饰富丽堂皇,虽然比不上金字塔的雄伟壮观,但至少不像金字塔那样“树大招风”,让法老们有一种“安全感”。

 

 

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为什么经常改葬?

知识链接

埃及著名的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0多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3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法老胡夫的陵墓,高约146米,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大金字塔矮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

第三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衰落,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降低到66米,内部混乱。

萨卡拉金字塔位于开罗南郊30公里,由多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阶梯金字塔,为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乔塞尔的陵墓,约建于公元前2700年。该金字塔呈6层阶梯塔状,高约60米。在金字塔附近还分布着一些贵族和大臣的陵墓。

不过法老们的心里依然不是很踏实,他们尽量使墓道修得复杂隐蔽,有些墓口还故意用沙子掩埋起来,以掩人耳目。此外,他们还在王陵谷安置了一大批专门的修建和保卫人员。保卫陵园的军队驻扎在营房之内,负责修建的工人则在简易的房屋里栖身。修建人员包括石匠、画工、木乃伊制作师和其他手工艺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需要经常补充,因为当一座墓窟建成后,那些最后参与此事的建筑工人往往会被秘密处死,以防泄露墓中的机密。

然而,这些防护措施依然无法制止猖獗的盗墓活动,类似金字塔附近的盗墓专业村又在王陵谷附近出现。盗墓者为生活所迫或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千方百计地找到墓穴的入口,将里面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到了埃及古文明行将结束的公元前4世纪,王陵谷已经破败不堪,许多洞穴的入口大敞四开,王陵谷成了法老们的“阴魂”、野兽和盗墓者的共居地。

希罗多德曾对金字塔作了详细的描述,却为何对狮身人面像只字不提呢?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时,记下了最早关于金字塔的文字:“胡夫国王采纳祭司们的建议,强迫全埃及的人民去修建金字塔,并以10万人每隔3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劳作。仅仅建设为拖拉石头的道路这一项,就花费了10年的时间,而建造一座金字塔则需要20年。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建造金字塔用的是阶梯式的建筑方法:先造好阶梯后,再用木制的起重机举起巨大的石头,或许是用与阶梯数量相同的起重机,也或许只用一台易于移动的起重机,一块一块地往上运送。”

……然而,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金字塔的希罗多德,为什么对近在咫尺的狮身人面像“视而不见”、只字不提呢?是希罗多德认为狮身人面像如此渺小,不值一提吗?

原来,狮身人面像所处的地势较低,它原来是一个小山包,但在修建哈夫拉金字塔时,其上部和四周的好石头都挖走了,这里就成为吉萨高地的一块低洼地区。所以,狮身人面像在历史上曾经数次被沙漠完全吞没。在其前爪间的一块记梦碑上,曾记载着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公元前1425~前1414在位)为其“现身”的故事:当时,石像已经被沙子埋到了脖颈。一次,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年轻的王子图特摩斯来此狩猎,在其头部阴影下休息。他在睡梦中忽然听到石像开口对他说:“我是伟大的霍尔·艾姆·艾赫特,沙石憋得我透不出气来。假如你能帮我除去我身上的沙土,我将封你为上下埃及的国王。”王子当即答应了它的要求。后来,王子兑现了这个诺言,将石像挖了出来,并在其东、西、北三面筑起一道土坯墙,以防沙土再次堆积,他本人也当上了法老。

然而,土坯墙并不能阻止沙暴对石像的侵袭,到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造访埃及时,石像可能再次被沙土完全吞噬,所以希罗多德对它只字未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