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情

时间:2023-11-26 22:39:02

在年龄很小的儿童身上,各种情绪的产生经常是孤立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这一特征与冲动行为非常类似。他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害怕,一会儿惊讶万分,一会儿又满怀喜悦,在各种生活事件的驱使下,这些情绪可能轮番出现,他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但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情绪也会像目的行为一样,变得更加系统化。它们如同欲望一样,围绕着某些特定的事物组织起来:实际上,情绪的组织和欲望的组织反映了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侧面。例如,他学会了爱自己的父母,这种爱不仅仅意味着对父母的喜爱或眷恋的柔情,还会表现为一系列其他的情绪——得到父母夸奖时他会开心,冲撞父母后会感到懊悔,父母离开会让他伤心,等等。他对父母的爱决不局限于以上某类情绪,而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倾向,具体的情绪体验则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上述这种复杂的情绪倾向被称为感情,它围绕着某个或某类特定的物体组织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对自身的经验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那些最深刻的感情不外乎各种形式的爱或恨、喜欢或厌恶。现在请读者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喜欢或讨厌的事物。你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某个人——你的父母、朋友、同伴或者敌人(如果你有的话)——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对于人的感情不仅出现得最早,一般来说,它们也是人类生命中最复杂、最重要的感情。比起物体,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广泛,因此,由人所引起的情绪也更加复杂多样。一个孩子可能很喜欢他的玩具,就像喜欢自己的妈妈或者保姆那样,但是他对玩具所能产生的情绪种类要有限得多。儿童对母亲的情感不只取决于他对母亲做出的行为,同时也受到母亲言行态度的影响。随着他逐渐长大,母子之间的双向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另一方面,儿童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也会更加清晰。如果想要对玩具产生同样多的情绪体验,就必须把它想象成是有生命的,并且能够像人一样和他进行种种互动。因此,一个小女孩可能在某个时期内对她的娃娃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但随着她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并不真实,她对娃娃的兴趣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原先的感情也会随之逐渐消散。

什么是感情

毫无疑问,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感情似乎是与物体而不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收藏家来说,没有人能比他的旧书或硬币或瓷罐更加珍贵;然而,即使是收藏者的这类感情也不仅仅与物有关。他不只爱他的藏品本身,也同样珍视他在收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他对于藏品的骄傲实际上是一系列与自我有关的感情,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详加解释。

我们在一生中,经常接触的不只是单独的个体,还包括许多团体和组织。如果生活没有太过不幸,那么,随着儿童逐渐长大,他将学会爱他的整个家庭,然后是学校,或许还有他的家乡乃至整个国家。当然,在儿童能够理解这些复杂庞大机构的本质以及它们与自己的关系之前,他的感情还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类以组织团体为对象的社会性感情一旦形成,就会深刻影响人们的心灵,有时这种感情要比对个体的爱恨强烈得多;对美、荣誉、自由等抽象事物的感情也是如此,不过这些所谓的“抽象”感情在儿童身上出现的时间要更晚一些。正是有了这些感情所激发出的矢志不渝的热情,才造就了许多伟大的爱国者、慈善家、艺术家以及改革者,才使得高尚而不朽的成就成为可能。

人们经常说情感是人生中最为持久的部分,如果说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之处,那这里的“情感”所指代的应该是“感情”。强烈的感情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的好恶会一直持续,甚至意识到它们其实毫无根据之后也是如此:我们发现某个老朋友是个无赖,但可能对他还有一种残存的尊敬;而即便意识到老对手的美德,我们也很难真正喜欢上他;一个人可能非常不赞同其祖国的作为,或者遭到了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仍然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强烈的感情甚至会在沉睡多年后再次苏醒,一个人对童年或学生时代生活过的地方旧地重游时体验到的就是这种感情。

虽然一般来说,人们的感情都比较稳定持久,但也有例外存在。其中一个例子是对真理的热爱——这种爱不仅仅要求言行诚实,更是对于正确知识的向往,而后者经常会破坏人们对原本深爱的事物的感情。在它的驱使下,一个人将不得不放弃长期奉为圭臬的信念,失去情同手足的朋友,如果观点不被接受,他甚至会把自己与团体或整个社会隔绝开来。对多数人来说,旧的感情就如同习惯思维和意愿一样,非常顽固,因此真理之爱是最脆弱的感情,但当它占据支配地位时,我们就不应该再把它视为一种保守性的力量。

最后,我们还需要粗略地考察一下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感情——它通常被称为关于自我的感情——当我们在的最后一讲中对自我意识进行讨论时,这一概念还将再次被提及。关于自我的感情都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它是一种单独的感情,还是对多种感情的总称?传统观点认为它只是一种感情,并且通常又把它叫作自爱。然而,当我们将一种感情称为“爱”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其主要的情绪体验是亲密、喜爱或者柔情。显然,关于自我的感情并不总是如此,甚至经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当我们说儿童喜欢自己时,这种说法一般来讲是适当的;而当我们如此评价一个成人时,这种说法就具有了责备的意味,因为它暗示着这个人的性格虚荣自私。我们倾向于使用自尊这一术语来指代高级形式的自我感情,而一个高自尊的人并不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对自我感到满足。像评价其他人一样,他珍视自己做出的正确和高尚的行为,而如果没有达到自我设立的行为标准,他就会对自己感到失望甚至厌恶。事实上,与自我相关的感情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自爱、骄傲以及自尊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类型。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会陶醉于自己的方方面面、一举一动,他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根本不可能真正爱自己以外的人。这类人的自爱通常会以虚荣的形式表现出来:别人的羡慕和赞扬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而骄傲则有所不同,它几乎不能被称为一种自爱,虽然一般来说,它会伴随着中等程度的自爱。一个人的骄傲根植于他对自身优点的认识和肯定:其他人可能承认、也可能不承认他的长处,但他自己对此毫无怀疑。因此,一个骄傲的人对自我的评价是基于他对其他人不如自己的看法,而一个高自尊的人的行为准则则依赖于他自身对正确和价值的判断。我们通常认为骄傲与谦虚是互相对立的概念,而自尊与谦逊之间则不存在任何对立关系。因为谦逊并不等同于卑躬屈膝,而是对美好和高贵等品质的一种尊重。自尊自重的人通常都非常谦逊,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为善之路艰苦卓绝、永无止境,与之相比,任何个人的努力都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