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究竟会讲多少谎话?

时间:2023-11-19 17:19:03

在电影《大话王》中,金·凯瑞扮演了一位反常的说谎者(好莱坞从不会搞砸一部好片子),因为作为一名律师,在整整一天的时间里他却无法说除真话以外的任何话,必须说真话,只能说真话。让一个说谎成瘾的人身处如此窘境并懊悔不已,对此我们可能会一笑了之。不过,如果我们是他,这整整24小时里,我们就不会这么尴尬吗?在真相面前我们可以放肆多少次呢?想想你的入职面试,想想你约会时的甜言蜜语,想想几小时后,当面对(或者是我们让你回答)“那么,你开心吗”这个问题时你的回答。

好了,每天我们究竟会讲多少谎话呢?研究心理学的人都非常想知道这个答案,但是真实生活与电影、电视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说谎时,我们是很难看出来的。匹诺曹的基因还没有移植到人类身上,测谎仪的可靠性也仍待商榷。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直接问说谎的人,这是2002年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给出的办法。

这篇有趣的文章发表于《社会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期刊上,由3位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文中讲述了如何让121对大学生进行一场10分钟的对话,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初次见面时对话双方间的相互影响。我们会发现,实验是建立在一个双重谎言的基础之上的(真正的实验目的是被隐瞒的,参与者也不知道他们是被录像了的),但我们也不会说什么,毕竟理由正当。在每一对学生中,对话由一方的自我介绍开始,然后另一方继续,以保证对话顺利进行。10分钟后,研究人员会公布实验真相,让每位“发言人”回看自己“高谈阔论”的录像,并指明每一处对真实想法的隐瞒。在他们不辞辛苦的回忆中,撒谎的情况包括听说一件事时,告诉别人自己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实际上内心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并且认为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或者是吹嘘自己得了“优”,而实际上才勉强拿了个及格。

实验结果:60%的被试承认自己撒了谎,这也就意味着还有40%是诚实守信的老实人(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结果非常值得怀疑)。如果我们将被试分为善于撒谎者、中间人群以及足够可信者3类,平均10分钟会出现3个谎言。实验的最高纪录是12个谎言(击败了金·凯瑞扮演的律师)。其中一位被试还试图将自己说成是一个摇滚乐队的明星(我们没有与他同组对话的女孩的照片)。

匹诺曹的基因还没有移植到人类身上。

每天我们究竟会讲多少谎话?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实验足以说明每天我们的生活中掺杂着多少谎言。身为作者之一的罗伯特·费德曼这样解释道:“我们教育孩子,诚实是所有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但我们也告诉他们,告诉别人很喜欢他们送的生日礼物是一种礼貌(即使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如此——作者按)。在对谎言的实际判断上,孩子们接受到的是一种含糊不明的启示,这就会影响到他们成年以后的行为。”想象一下,圣诞节的时候,一个诚实的孩子对他的奶奶说:“奶奶,不要再送我这样的玩具了,又笨又丑的,不过也没关系,我自己搞得定,到网上找个没什么眼光的人卖掉就好了。”你觉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