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食粮,人类的肉酱

时间:2023-11-19 16:59:02

因为做不到厚颜无耻,因为害怕激起民愤,所以我们不会提这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有1/8的地球人还吃不饱的时代,一个救济站和爱心餐厅时常被公然鄙视的时代,为什么不用便宜的粮食,比如我们给宠物吃的食物,填饱那些空肚子呢?科学是不会容忍我们这样的迟疑的,在2009年一篇由美国葡萄酒经济学家协会发表的研究文章中,3位研究人员勇敢地探讨了这一问题。约翰·博汉农、罗宾·高德斯特恩和阿莱克斯·海尔什科维什在文中直白地询问,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将狗狗的食粮当成人类的肉酱。

卫生问题吗?狗粮厂用的可都是人类食品厂的余料和废料,肯定不可能……营养需求的差别吗?人类和犬类共食一桌饭已经有至少30 000年的历史了,两个物种的饮食习惯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换句话说,这种四足动物已经适应了两足动物的食谱。丁丁能吃的任丁丁也能吃,反之亦然[1]。那么,为什么奇姬塔[2]不跟她的吉娃娃吃一样的食物?为什么北京人不跟他的京巴儿吃一样的食物?为什么德国的牧羊人不跟他的德国牧羊犬吃一样的食物?

也许这是因为口味问题,或者确切点儿说,是倒胃口的问题。就像我们的英国朋友无法理解英吉利海峡对面的人[3]可以津津有味地吃马肉(难以接受,不是吗?),就像一想到嚼蚕蛹、蝎子或是……狗肉,我们就受不了,而在另一片天空下,这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那么,对狗粮罐头的不同态度充其量也就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但是,当我们不知道盘子里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能轻易认出梅多尔[4]的食物吗?

丁丁能吃的任丁丁也能吃,反之亦然。

这就是约翰、罗宾和阿莱克斯想在双向盲检实验中得到的答案了。实验过程中,18位勇敢的被试也好,实验人员自己也好,都不知道端上来的是什么。有趣的是,实验选在了12月31日的早上进行,仿佛是圣—西尔维斯特节[5]聚餐的前奏。被试需要品尝5种实验样品:鸭肉糜、午餐肉、香肠、罐头肉以及狗粮。狗粮的成分十分引人遐想:主要成分是火鸡肉和鸡肉,还有鱼肉、大米、胡萝卜、亚麻籽、燕麦糠、干海藻、瓜尔胶[6]以及红藻提取物。这可不是一只浣熊就能解开的结[7]。每种样品都经过“磨碎—搅拌—加工”处理,以便看起来都是鸭肉糜的样子。品尝之后,被试需要按1(好吃,还想吃)至5(呕吐袋在哪里)给每种样品排序,并且猜出哪一种是狗粮。

狗狗的食粮,人类的肉酱

结果还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尽管72%的品尝者都指出火鸡肉与鸡肉杂烩的味道是最难吃的,但18人中只有3人确定这是给动物吃的东西……对于这个矛盾,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既不缺盐,也不少辣”。有这么多被试会搞错,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按理说我们是不会给一只狗吃这么难吃的东西的!看来想要喂饱这颗星球上挨饿的人,还是得找找其他东西了。

[1]译注:丁丁,比利时著名连环画《丁丁历险记》的主人公,是一名勇敢的侦探;任丁丁,也被称为“丁丁神犬”,是一只被美国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法国的德国军工厂救出来的牧羊犬,1922年开始领衔主演了10多部电影,拯救华纳影业于破产的边缘,是有记载可知的最早的动物明星。

[2]译注:电影《械劫装甲车》中的人物。

[3]译注:作者指法国人,法国人有吃马肉的习惯。

[4]译注:Médor,法国人对狗的称呼,这种用法时常出现在小说作品中。

[5]译注:每年的12月31日是法国的传统节日圣-西尔维斯特节,人们会在这一天为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祈福。

[6]译注:也叫瓜胶,原产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种高分子碳水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医药等领域。

[7]译注:原文直译为“普雷韦尔的清单”,用来指杂乱无序、无逻辑的堆叠、罗列。雅克·普雷韦尔(1900—1977),法国著名诗人、编剧,主要著作有《话语》《雨和晴天》《故事》等。这位诗人曾经以浣熊为主人公写过一首诗,在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浣熊,以浣熊的视角观察人,提出了“人为何是人,浣熊为何是浣熊”“浣熊会怎样思考它看到的世界”等问题,作者在此暗示了人与动物的身份互换与对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