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代替记忆?智能手机是否已经让记忆力变成过时的技能?

时间:2023-12-12 00:09:04

手机代替记忆?

我们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是否已经让记忆力变成过时的技能?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手机代替记忆?智能手机是否已经让记忆力变成过时的技能?

我父亲小的时候,只要能背诵出历任美国总统的完整名单,就能从他父亲那里得到25美分的奖励。“第一任,乔治·华盛顿。第二任,约翰·亚当斯……”

到我这一代,父亲也和我达成了同样的“交易”,并把奖励提高到5美元。至于提高奖励金额的原因,我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存在通货膨胀,而且现在的总统名单更长了”。

2013年,我也曾悬赏了10美元,让我的独生子为我做同样的背诵展示。可是,我儿子却回以一脸困惑——为什么要背下这么一长串总统的名字?他争辩道,如今这个年代,“人人都有智能手机”,而且会一直这样用下去。

他说的很可能是对的。

2013年第二季度是个转折点——智能手机的销量超过了普通手机,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换句话来说,在衣服口袋里随身携带一台小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需简单点击一下,就能看到谷歌搜索结果。所以,至少在我儿子看来,实在没什么必要去记住许多东西,比如总统名单、化学元素周期表、各州首府,或者10以上的乘法表。

对此,我们这一代家长的反应恐怕可想而知——沮丧和失望。我们往往会这样说:“现在的小孩子啊!或许我们不该把所有事情都变得太简单?如果他们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又怎么能把新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条有力的抗辩: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会逐渐抛弃一些过时的技能。这是历史进步的一部分。既然我们都不怀念铸字排版术、摩尔斯电码表,或者操作电梯的诀窍,那又何苦要哀悼记忆力的退化呢?

也许记忆力不同于那些职业性的技能。也许对既有知识的储备更为基储更为关键,需要我们拿出更积极的态度来保住这一技能。

但在此之前,我们就面临过同样的难题——至少是极为类似的难题。便携式计算器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也曾百般担忧学生的笔算能力会有所退化。当时,我们施行基础数学教育已有数百代人的时间,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将这门专业技能交托给机器了呢?

是的,那时我们就准备好了。时至今日,几乎全美的所有院校都允许学生在教室里使用计算器。学校甚至允许——事实上根本是鼓励——学生在SAT(编者注: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考场上使用计算器。

最后,我们推论出(也可能只是使之合理化),决定性的技能乃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基础运算。反正计算器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为什么不用它完成那些繁冗的计算工作,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更为复杂的概念,钻研门槛更高的难题呢?

同样的道理,说不定我们很快就会得出结论,认为单纯地熟记基础知识不再是现代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一。说不定我们应该用智能手机调出必要的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能力(逻辑、阐释,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个人能力(积极性、自控、宽容)上。

当然,这是有限度的。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记住一些信息,比如最基本的运算规则、常用单词的拼写、自己居所的周边环境等,否则,如果每天都要查询这些信息,那也太愚蠢、太浪费时间了。如果没有熟记这些信息,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交流中,也就干不了多少事情了。

不过,不管乐意与否,我们或许都得承认,除此之外的其他信息恐怕很快就会迎来与书法、卡片目录和长除法相同的命运。至少在我们还没有某种更先进的技术可以将信息直接植入大脑之前,当我们需要获取某些深奥的基础知识时,就只管拿起自己的手机吧。(翻译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