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殉国-大清名臣

时间:2024-01-10 06:53:06

邓世昌殉国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驰骋海面,英勇杀敌,临危不惧,顽强作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他所在的致远号也在这场战争中沉没。然而,对“致远”舰沉没的原因和管带邓世昌牺牲的情形,却说法各异。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其父邓焕芬是个商人,家境富裕,经常带领子女往来于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为邓世昌创造了一个接受近代教育的良好条件。1867年,林则徐的女婿、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船和海军人才。学堂先从福建当地招收了刘步蟾等数名学生入学,后为提高学生质量,又从广东招收了十名通晓英语、算学等知识的聪慧孩子入学。邓世昌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这批学生之一。当时,福州船政学堂分为培养制造人才的前学堂和培养驾驶人才的后学堂,邓世昌进入后学堂学习驾驶。1874年,沈葆桢委派邓世昌担任“琛航”号运输大副,并奖以五品军功。因其才华出众,为李鸿章赏识,被授予“致远”舰管带等职,并受赐“噶尔萨巴图鲁”(满语为“勇士”之意)称号。在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他率领“致远”舰驰骋海面,英勇杀敌,顽强作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他所在的致远号也在这一战役中沉没。

邓世昌殉国-大清名臣

邓世昌是殉国于黄海海战的北洋军将领中职务最高的一位。他的表现最为英雄,牺牲最为壮烈。对此,李鸿章专门把邓世昌的事迹上报光绪帝,请示给予特殊奖励。光绪帝接到奏折后,也被邓世昌的事迹打动,立即下令将邓世昌按提督例从优议恤,追赠太子少保,赐予“壮节”谥号。同时还破例赐予邓世昌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赋诗一首:“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巨寇挫我军。后来天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给予邓世昌以高度评价。

但是,由于当时参战的中日双方在海面上来往厮杀、纠缠混斗、炮烟弥漫,难以辨认。“当猛战时,两军舰旗帜俱毁,各不能辨其孰为敌舰,其略可识认者,仅在船之颜色形模”而已。加之“致远”号的官兵大部分战死,因而对“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和管带邓世昌牺牲的情形,仅靠旁观者的想像和叙述,未免不无出入,流传至今,说法各异。

邓世昌殉国-大清名臣

邓世昌关于“致远号”沉没的情形,通常认为“致远”号是被鱼雷击沉的。《东方兵事纪略》中称:“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另有《冤海述闻》也记载:“致远在阵中,因一敌船伤停车,深入追击之,为鱼雷所中”。而最近廖宗麟在《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沉没真相》一文中提出新说,认为致远号是被日舰炮击而沉的。根据是:当时曾参加海战的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等人呈文称:“譬如致、靖两船,请换截堵水门之橡皮,年久破烂,而不能修整,故该船中炮不多时,立即沉没”。海军守备高承锡呈文亦说:“水师战船贵有铁甲,甲厚则船坚,交锋之际经战持久,不易沉没。如大东沟之役,超勇、扬威、致远皆因无甲,故中炮即透入机舱,进水沉没”。《清末海军史料》一书中选辑的日方资料《日清海战史》记载:“‘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而邓世昌牺牲的情形到底如何?世人更是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似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主要以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蔡尔康《中东战纪本末》记载为依据,认为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被敌舰围攻,受伤累累,舰体倾斜,炮弹即将用尽,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号召部下“从公卫国”、“置生命于度外”,“有死而已”,下令“鼓快车”,直冲敌人先锋队指挥舰“吉野”号,准备与之相撞,同归于尽。“吉野”号见势不妙,慌忙躲避。“致远”舰在日方快炮的密集进攻下,不幸又中鱼雷,致使舰身破裂,大量进水,“顷刻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此说主要以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蔡尔康《中东战纪本末》为依据,电影《甲午风云》也是据此描绘的。

第二种说法,据池仲祐《海军纪实·邓壮节公事略》和《清史稿·邓世昌传》记载:当“致远”舰冲向“吉野”时,被“吉野”舰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致使锅炉迸裂,舰体下沉,邓世昌和250名官兵同时落人滚滚的黄海波涛之中,临难之时,“有讽以自免者”,邓世昌却感慨地说:“吾志靖敌权,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池仲祐《海军纪实·邓壮节公事略》)舰进水后,他还立在水中怒骂敌寇。侍从刘忠把浮水梃(救生用具)向他投去,他拒不接受,此时,恰好有一艘中国鱼雷艇驶来,艇上水手高呼:“邓大人,快上扎杆!”邓世昌并不理会,铿锵有力地表示“阖船俱尽,义不独生”。他的随身爱犬游到身边,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沉,也被他毅然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他望着血染的大海,发出长声的叹息,扼住犬首,一起沉入海底。

第三种说法,以1894年10月5日直隶总督李鸿章上皇帝《奏请忧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和曹和济《律门奉使记闻》和《番禺县续志》为依据,则更为离奇。说邓世昌坠海之后,侍从刘忠用浮水艇援救,被他拒绝,后又被别舰将士奋力救起。但他目睹全舰荡没、官兵都身葬大海的惨状,悲痛欲绝,义不独生,于是再次投入大海,壮烈牺牲。

邓世昌殉国-大清名臣

与此相似,还有一种民间传说,只是把救邓世昌上岸者改成了他的随身爱犬。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他沉入海中。但他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抱住爱犬同沉海中。爱犬不忍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上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曾经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重投大海,也随之投海而死。

上述种种说法,孰是孰非,难以定论。第一、第三种说法均有当时当事人记载,特别是第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散见各类著述。第二种说法虽然不见当时当事人记载,但也有声有色,并非无可信之处。因此,要得出最终结论,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索、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