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嫡大战-大清王朝

时间:2024-01-10 07:59:05

夺嫡大战

康熙两废太子,引发了诸皇子间的夺嫡大战。

骑马的康熙皇帝诸位阿哥,各展神通

谋取太子之位最积极的要算是皇长子胤禔了,胤禔起初在康熙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

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但是康熙素不喜欢他。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太子被废的同时,康熙便表示他没有立胤禔的意思,这使胤禔很沮丧,转而支持他认为很有希望的皇八子胤禩。

胤禩为人功于心计,平时十分注意笼络人心,因此名声很好,许多大臣揣度康熙可能有意于他,因此在议政大臣、大学士马齐和元老重臣佟国维等人支持下,联名保奏胤禩为皇太子。

夺嫡大战-大清王朝

一时间胤禩夺储的呼声很高。胤禔看到这个风头转而支持胤禩。他向康熙推荐胤禩,说有个相面的先生叫张明德,曾给胤禩相面,说他日后必定大贵。同时还向康熙讨令由他处死胤礽。

胤禔如此积极地参与夺位斗争,使康熙对他的不满达到极点。康熙根本没想杀掉太子,落一个父子相残的骂名。因此,他大骂胤禔不诸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纯粹是天理不容的乱臣贼子。

就在这个当口,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曾使用巫术诅咒胤礽,康熙便将胤禔革爵圈禁,永远赶出了政治舞台。

胤祺的积极谋位使康熙怀疑他在朝臣大员中拉帮结党,收买人心。因此,他也不想立他。当胤禔以张明德保荐胤禩时,康熙借机指斥胤祺妄蓄大志,阴谋夺嫡,命将张明德凌迟处死。胤禩锁拿,交议政王大臣处理。

明确排除了胤祺当太子的可能性。虽然胤祺后来继续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但他已无望得到太子的位子了。

夺嫡大战-大清王朝

危机的暂时平息

康熙皇帝废太子,本来是想解决储君与皇权不相容的矛盾,但未料想引起诸子之间更尖锐的争斗,更为严重的是外戚、贵族、朝臣都卷了进来,如果不迅速再立太子,斗争就不会停息,会愈演愈烈。

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康熙只好重新考虑胤礽。

毕竟他当了30多年的太子,父子之间知之甚深,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在当年十一月,康熙便放了胤礽,令他改恶从善,不许对揭发他的人打击报复,要他闭门省过。多读圣贤之书,修身养性,成为一个贤明的人。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三月,康熙再次下诏将胤礽重立为太子。结束了第一次储位危机。

四皇子异军突起

胤禛在这一次储位之争中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和品质,受到康熙皇帝的表彰和注意。在诸皇子争夺皇太子之位时,胤禛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没有希望,因此采取维持太子的方法,胤礽被囚后,康熙令胤禛参与对他的监控。康熙将废太子的告天文书让胤礽看。胤礽说:“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立下,父皇要废就废,何必告天”。胤禔将这话转奏了康熙,想激起康熙的火来落井下石。而胤礽表白他坏事是做了,但谋弑之事决没有,让胤禔代奏,胤禔不奏。胤禛说,“这事应该代奏,你不奏,我奏”。康熙听了胤祺转达的胤礽的话,便下令拿掉了胤礽的锁链,康熙因此夸胤禛深明大义,气量过人。

康熙因废太子问题劳神伤心,生了一场大病。而诸皇子多忙于经营自己势力、争夺储位,很少关心父皇的病,只有胤禛和胤祉问医问药,关怀备至。所以,在胤礽复立之时,康熙大封诸子,胤禛与胤祉、胤祺一起被封为亲王,超过了胤禩等人,得到了很大的胜利。此外胤禛很懂得韬光养晦,避免锋芒毕露而遭忌妒。他能在形势未明之前与各方面都维持良好的关系,有效地保护自己。他虽然对胤礽表示关心,同时也与胤祺保持某种联系。对其他兄弟,他在康熙面前只说好话不讲坏话。他得到亲王之封后,自己上奏要求降低世爵,提高其他兄弟地位。他这样的做法很得康熙好感,称赞他明白事理,获得了康熙的信任。

夺嫡大战-大清王朝

竞选者只剩下两个人

太子复立后仍不思悔改,反而纠集党羽,大肆活动,显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再废太子。同时表示暂不立太子,但这并没有平息储位之争。

胤禩在胤礽二次被废后又活跃起来,他有被众臣保举过的经历,希望有再次被推选的可能,但是康熙对他心怀戒备,曾当面对他说;“你看朕老了,活不了几天了。你有被人保举的经历,可以说即位万无一失了!”胤禩本人对康熙不太尊敬,常常失礼。一次打猎结束后给康熙送去一只将死的鹰,把康熙气得半死。但他工于心计,周围拉拢了一些官员贵族为他效力奔走,康熙对他看得很准,说他“党羽甚恶,坠险已极”,“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所以康熙处处打击胤禩,让他即位也是不可能的。

皇三子胤祉是一个儒者,年龄较大,又封有王爵,很受康熙器重。命他主持修辑律吕、算法诸书,后又编成了《古今图书集成》这部我国第二大类书,胤祉在朝野上下很有威信。但是,胤祉的手下人孟光祖曾打着主子的旗号广泛活动、代表其主拉拢各地督抚大员,所为多为不法,康熙帝十分恼火,派人将他捉拿处斩,并处理了一些和他往来的大员,虽然没牵扯胤祉,但胤祉还是因此失去了康熙的信任。

皇子中最受康熙赏识,蒸蒸日上的要数皇十四子胤禵了,胤禵与胤禛为一母同胞,胤禵是康熙晚年比较喜欢的皇子之一。胤禵能够礼贤下士,在朝廷中很有些名气。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三月,康熙皇帝将胤禵由贝子直接越级升为王爵,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全面负责西北军务。这一年胤禵年方30岁。当年十二月,胤禵率师西征,康熙亲自登殿授印,给他一切必要权力。胤禵在西北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平定了西藏。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很喜欢这个儿子,是立储的目标之一,但最后亦没有决定立他,否则便不会让他长期驻在西北了。胤禵远在西北,对他接替皇位是十分不利的。

四皇子最终胜利

巧于心计的胤禛从胤礽的再次被废便看清了胤禔、胤禩,包括胤祉都不可能被父皇选为嗣君了,他在其他诸皇子中年龄居长,占据一个好的地位,当然也就产生了接班的想法,暗地里做些准备。胤禛的做法是尽可能地迎合康熙的意旨,取得康熙的喜爱。外紧内松,一方面加紧活动,一方面向康熙和世人表现出自己对皇位没有兴趣,麻痹康熙和诸位弟兄。用表面上的闲聊无志来掩盖紧锣密鼓的活动。

他悄悄地结纳党徒,建立自己的班底。而且对门下之人要求极严,对他们的忠诚要求极高。到康熙末年他手下已有步军统领隆科多、川陕总督年羹尧等朝廷大员了。

胤礽二次被废之后,康熙对胤禛更器重了,许多重要的国务活动让他参加。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胤禛参加了对太子党人的审判。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参与议定西北军事。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皇太后安葬,胤禛代父读文告祭。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康熙登极60年大庆,胤禛前往盛京大祭。回京后,又衔命祭祀太庙、后殿。同年,会试不第士子以取士不公闹事,胤禛受命处理。当年冬至,他还奉命代父皇祀天于圜丘。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72年),胤禛带人盘查京通仓场。这说明,康熙对胤禛是有特殊的想法的。

胤禛与康熙的父子感情在胤禛的刻意笼络下也很好。康熙晚年喜住畅春园,畅春园旁的苑园皆赐给各皇子,胤禛得到的是距畅春园最近的“圆明园”。在热河避暑山庄,胤禛得到的狮子园也离父皇最近。可以说康熙晚年,胤禛在争夺嗣君的斗争中渐占上风,成为康熙心目中的人选之一。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康熙皇帝溘然长逝。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