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读后感1500字,高中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3-12-23 06:29:04关键词:高中读后感

我们可都焦虑过,为学业,为工作,为了婚恋……样样不服输,直至陷入不好的情绪。很多都是我们对“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过分在意导致的,称之为了“身份的焦虑”。

那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获取所谓的“身份”?为何身份的问题甚至会令我们寝食难安呢?或许,是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吧。我们中的很多人,稍微敏感一点的,如果觉察到周围的人并不怎么喜爱或者尊敬我们,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当下,这种身份的焦虑,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事业、优质配偶、名誉等)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是细细斟酌,即便是今时,大多数的人,想要跨阶层的攀上社会顶层,其可能性又微乎其微。有趣的是,就像热衷相信中彩票大奖但斩钉截铁否认“被雷连劈三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尽管其概率差不多),我们还是觉得实现这些并无不可能。于是一方面,焦虑产生了积极作用,激发潜能、奋发拼搏;另一方面,可能是穷尽一生也未能达成的遗憾,或者更可悲的,一旦达成又陷入新的焦虑,发现之前的欲望不过与自己真正需求毫无关联,甚至使生活变得更糟。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1500字,高中读后感作文

到底面对身份的焦虑,可求不可求,该怎么应对呢,作者阿兰·德波顿开始了对此的讨论,并于2004年形成了这本《身份的焦虑》。语言风趣,深入浅出,列举了很多案例和著作,首先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焦虑的起因——对爱的渴求、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和制约因素,然后从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等几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焦虑的途径,这些解决方法并没有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相反,个人感觉是从另外的层面,让我们手放开远离或者转移目标的方面更多一些。

比如,哲学——尊严与脆弱、理性的遁世态度。首先,对他人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只让对我们不利但完全真实的态度伤害到我们的自尊心,对我们身边的价值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理解之后,再采取理性的遁世态度,不给自己做任何辩护,也不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如叔本华的话:“只有击中目标的谴责才能使我们受到伤害。一个人如果真正知道他不应该受到某种谴责,那么他可以满怀信心的对此不屑一顾。”这是远离。

再比如,艺术——表面上看,好像阳春白雪了些,与我们凡夫俗子并无关系。或者实用主义者会说,艺术有什么用,对,艺术就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艺术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想起了周星驰经典《大话西游》,一千个观众看出了一千个答案,有人说年少时看《大话西游》,看着看着就笑了;长大之后再看,看着看着就哭了。也有人说其中的无厘头和戏谑符合了当时的屌丝文化。我想,这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让我们暂时忘记身份,忘记为何焦虑,切实的被作品中的世界感染。如所言,“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艺术作品可庄可邪,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向我们揭示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助于引导我们更正确、更审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这是转移目标。去看看艺术中漫画对生活的批判、悲剧对缺陷的纠正、小说对衡量人标准的重建、绘画对不引人注意细节的尊重……艺术这条路,就悄然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焦虑。

作者还提了政治、宗教这些解决途径,不太感兴趣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波西米亚人和行为的章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众的非主流价值体系,确实比我之前肤浅的联想——长裙编织鞋风格大有不同。

总而言之,治疗身份焦虑并无灵丹妙药,的做法给了我们以思路,如何行事还是见仁见智。

冷静点,放长线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关注内心,多掌握技能,把不开心的事想象成助人并以此为乐会好很多。

作文好句赏析:

1、小男孩在路灯下聚精会神地写着,旁边的树木轻轻地摇曳着,那沙沙的声音细细的,生怕打扰了他似的。

2、文具盒的形状像一辆小巧玲珑的公共汽车,全身为橙红色,上面还零星地撒了层金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看极了!

3、山腰上的积雪融化了,汇成一条条溪流静静地流淌着,山巅上仍被白皑皑的雪厚厚覆盖着,就像戴着一顶巨大的白帽子。

4、蚂蚁的警惕性很高,一见从天而降的食物,马上急急地往反方向爬,像个“胆小鬼”。过了一会儿,见瓶子还倒在那儿,就爬过来,到了瓶子的边沿上。

5、他刷的一下涨红了脸,哑口无言地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