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下问的故事

时间:2023-11-03 13:39:03

【不耻下问的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不耻下问的意思】

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为耻辱。

向比自己学问低或者是地位低的人学习,而不感觉到耻辱。

耻:以为……是可耻的。下问:降低身份请教。

指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下问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故事一】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由于谦虚好学,卫国国君在他死后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人们就尊称孔圉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应得到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不耻下问,所以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

经过孔子这样一解释,子贡这才服气。

【不耻下问的故事二】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而且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他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世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却认为孔圉配不上那样高的评价,便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和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呢?”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遇到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地位和学问都不如他,他也会虚心向对方求教,一点都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听了孔子的解释,子贡不禁对孔圉的学风肃然起敬。

【不耻下问的故事三】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祭祖典礼。典礼上,孔子不时地向周围人询问,几乎每件事情都问到了。于是便有人在背后讥讽他,说他不知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了后便说:“不懂的事情就要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孔圉(yǔ)是卫国大夫,为人廉正,虚心好学。孔圉死后,授予他的谥号为“文”,后人称其为孔文子。孔子的弟子子贡对此有些不理解,便问孔子:“夫子,孔文子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也就是说,孔圉聪颖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低的人求学当作是耻辱,所以用“文”来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故事四】

按照春秋时的习俗,君主或者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

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死后,被授予谥号:“文”,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有些疑问,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慧机敏、勤学好问,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成语应用】

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