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的意思,马首是瞻的故事

时间:2023-11-03 22:29:01

【马首是瞻的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

【马首是瞻的意思】

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瞻:往前或向上看。本意是指作战的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常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

看着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形容跟随某人的行动。

瞻:看的意思。

“马首是瞻”的本意是指作战的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常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典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马首是瞻的意思,马首是瞻的故事

【马首是瞻的故事一】

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12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联军开到泾水边,先后渡过了河。秦景公事先在泾水上游投了毒,结果联军许多士兵被毒死。大家心里害怕,不肯行军了。亏得郑国的公子命令自己的队伍前进,才带动其他国的军队行进。大军到达秦地棫林后驻扎下来。

荀偃原以为12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秦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不想求和。荀偃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时,全军将士都要以我的马首是瞻,我奔向哪里,大家就跟着奔向哪里。”

想不到荀偃的左右手、下军主将反感地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偏要向东!”这位主将不仅这样说,而且确实这样做了。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朝东返回晋国去。主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下军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荀偃只好下令撤回全军。

【马首是瞻的故事二】

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经常侵扰周边列国。于是,各诸侯国团结在一起,组成伐秦联军,总指挥是晋国的大将荀偃。秦国了解到联军上下军心不齐,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积极准备应战。联军将士是临时从各诸侯国抽调组成的,各国语言和号令略有不同,所以只能下达最简单的指令,才能让将士们迅速按照指令执行。荀偃向联军发布命令说:“作战时要听从我的指挥,我的马头朝向哪方,就向哪个方向攻击!”可将士们根本不理解荀偃的苦心,都认为他的指挥太专横,跟着他的马头走,这不是鄙视大家吗?于是他们私下约定,作战时不听荀偃的指挥。荀偃听说了众将领的约定,仰天长叹道:“众军不能统一执行命令,就不可能有取胜的希望,只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

【马首是瞻的故事三】

公元前559年,晋国联合十二个诸侯国攻打秦国,联军统帅为晋国的荀偃。秦景公事先在泾水上游投了毒,毒死了很多渡河的联军士兵,造成联军上下人心惶惶。秦景公得知联军军心已乱,便一心备战,毫不胆怯。

荀偃准备打仗事宜,他对联军说:“明天早上,鸡鸣就出发。各部队要填平自己的炉灶、水井。作战的时候,各部队要以我的马首是瞻。我去哪里,大家就去哪里。”

荀偃的手下都有些反感,私下议论:“晋国从未有过这样的命令,为何要听从于他呢?他的马头向西,我就偏向东行。”这样一来,军中大乱,荀偃只能放弃攻打秦国的打算,撤军回国了。

【马首是瞻的故事四】

战国时期,秦国强大,经常侵扰周围的诸侯国,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其他诸侯国看透了秦国侵略的意图,就决定联合所有的诸侯国共同讨伐秦国。当时担任抗秦联军总指挥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晋国本以为秦国听到联军伐秦一定会惊慌,不料秦国国君了解到联军军心不齐,所以毫不胆怯,积极准备备战。诸侯联军没办法,只得准备战斗。由于联军是临时组建的军队,只能用最简单的指挥原则,才能让将士在战场上最快明白指挥的意图。于是,荀偃向联军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鸣叫时,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套好马车出发。作战的时候,大家要听从我的指挥,看我的马头朝向哪方,就要向哪方攻击!”

联军的部队都是临时从各诸侯国抽调而来的,根本不听荀偃的命令。而且他们认为从未听过这样的命令,荀偃的指挥太专横了,让大家跟着他的马头走,这不是鄙视所有的人吗!各军将领私下约定,明天出战后,自以为是,丝毫不听荀偃的指挥。他们根本不理解荀偃的苦心。

荀偃听说了众将领的议论,仰天叹道:“众军不能统一执行命令,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交战后肯定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