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的意思,食不甘味的故事

时间:2023-11-06 14:49:02

【食不甘味的拼音】shí bù gān wèi

【食不甘味的意思】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了东西,不知味道。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甘味:感到味道好。

吃了东西,不知味道。形容心里忧虑或身体不适。

【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食不甘味的意思,食不甘味的故事

【食不甘味的故事一】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当政时,著名纵横家苏秦游说惠文王实行“连横”政策,诱骗挟持部分国家去进攻其他诸侯国,进而各个击破,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可惠文王拒绝了苏秦的建议。苏秦碰壁而返,第二年,他又到各国游说。这次,他一反过去的策略,提出了“合纵”的主张,企图说服秦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合纵”之策首先得到赵国国君赵肃侯的赏识,他拜苏秦为相国,资助他去游说列国诸侯。一天,驱车来到楚国,苏秦对楚威王陈说利害:秦国是天下各诸侯不共戴天的仇敌,时时有吞灭六国的野心。如果楚与秦国“连横”,那么就无法抑制秦国的扩张野心,最后只能向秦国割地求和;如果楚国与各国“合纵”抗秦,那么各国都会来侍奉楚国,服从楚国的安排。

楚威王赞赏道:“我对秦国的野心早就戒备了,但苦于韩、魏等国受到秦国把持,不能与它们共谋;国内又缺少可靠的大臣,向我献策献计,所以,长期以来我一直睡不安席,食不甘味,今天听了您的这番高见,才下定了决心,誓死与秦国抗争!”

从此,楚、赵等诸侯六国南北联合,缔结“合纵”盟约,共同抗秦,使秦国一度不敢对六国轻举妄动。

【食不甘味的故事二】

战国时,苏秦因为以连横策略游说秦王失败,便开始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说合纵抗秦的策略。他凭借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先后说服了燕、赵、韩、魏、齐几国的国君。最后,他来到了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楚国。

苏秦先对楚威王分析楚国面临的形势:“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您是天下的明君。楚国地理条件优越,兵强粮足,是秦国所害怕的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楚国强大,秦国就变得弱小;秦国强大,楚国就变得弱小。秦楚是势不两立的。在这样的情势下,大王不如与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以合纵之策孤立秦国。现在的局势,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成功,则是秦国称霸。我相信大王不会愿意抛弃霸业而去侍奉秦国。”

接着,苏秦又进一步剖析道:“秦国是虎狼之国,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主张连横的人想割让各国的土地来服伺秦国,只会使秦国实力更强。一旦秦国举兵来犯,楚国最终将落得割地给秦国的下场。”

楚威王被苏秦的话打动了,他说:“是啊,楚国与秦国接壤,秦国一直想侵吞楚国的土地。我自己也早就估量到,单靠楚国自己的力量抵挡秦国,很难取胜。朝廷里的群臣也没有良策,与他们商量也是不可靠的。因此我在床上睡不安稳,吃饭也没有味道,心像悬挂的旗子一样摇摆不定。现在您要合并诸侯,一致抗秦,我愿意以整个国家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