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10篇)

时间:2024-02-16 00:26:02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1篇(全文268字)

介于地球之外,那片充满着奇迹的土地月球。中国科技发展迅速,从刚登月球的稚子,已变在月球做实验,进行天地对话的青年。一年未到,已开两课,可知探索任重道远。毛细效应的原理,对于现在的我们并不难,但由此可完美的解释,太空导师在直播时脸有些微肿的现象最细的上升的最快,而最粗的则最慢,而人体的毛细血管很细,故血液飞速上升,导致人的皮肤涨起,这很贴近现状,在刚开课时,主持人问过叶光富,此类问题提到变瘦,我对此不解,为何着陆做一段时间锻炼会很快变瘦?人的质量无论在哪都不变,那么这个实验完美的解释了我的问题,这也是我将它写出的原因。科学道路漫漫,结果近却不可及,对于他们则是研究,而对于我们则是不压抑思维。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10篇)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2篇(全文287字)

我们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里面请了三位宇航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看了这场直播以后,我不禁感叹,科学真神奇,在太空之中,由于重力,更加奇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天空课堂》第三课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让我对科学多了新的一层认识。科学有多神奇,在于你对它的认知。

作为航天人,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当趁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风,实现更高更强的航天梦;作为青少年,生于盛世,当不负盛世,应勇于担当,提升自我;作为中国人,应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胸中有山河,眼中有星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恰逢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我们应不畏险阻,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奏响更加壮阔的历史交响,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3篇(全文290字)

三(2)中队 郝欣怡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4篇(全文292字)

在浩瀚的星空中,一个大家伙正绕着地球飞行,瞧,这不正是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吗?

今天下午我在家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讲。节目刚开始我就以空间站的视角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地球,看着印在空间站一角上的五星红旗,我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课堂上,三位航天员给我们展示了好几个太空实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液桥演示实验”,它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张力作用,两颗水球在相融时将液桥板拉开,水将两块液桥板连接在一起,就像一座桥一样!这简直太神奇了!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虽然我们和三位宇航员相距400公里,但是“天宫课堂”架起了桥梁,将知识传送给了我们每一位学生,激励着我们探索宇宙破解谜题,勇攀知识的高峰。我相信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一定会迎接三位航天员的胜利凯旋!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10篇)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5篇(全文293字)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首先介绍了他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东西都有,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很舒适。之后_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些实验都太深奥了,我还不懂,但是看太空趣味饮水,知道了在空间站里是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喝水反的。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6篇(全文297字)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里面的科学实验令我非常感兴趣,就像变魔术一样,使人不禁感叹科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而事实是,科学不仅奇妙,还很实用。从微小粒子到宏大宇宙,无不受科学规律的左右,应用上这些科学规律,我们便能获得无穷的力量。科学帮助我们走进了宇宙,也许在未来某一天,某某定律的发现,能使我们改变世界!

天宫课堂,便是让科学大众化的有力工具,它激发时代动力——青少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极大地在暗中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可能未来那位发现了改变世界的科学规律的科学家,就是这次天宫课堂里某位受激励的学生。

我们发现了宇宙中的多少定律,又有多少定律等待着被发现。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探究出所有,但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无限接近无穷!

前进,前进,永不停息地前进!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7篇(全文304字)

“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今天开讲,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科普。陈冬、刘阳、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仓,并科普了名称和作用。然后分别演示了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并对比和地球的不同。让我非常疑惑和好奇:为什么微重力会让水改变流动方向?在“水球变‘懒’”实验中,一块铁球就让水变“懒”,特别有意思。趣味的饮水,需要2米长的吸管。扳手会掉头旋转,让我产生强烈好奇。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国家科技发展,教育整体质量和我们的梦想萌发,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环环相扣。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和介绍,让我们热爱科学,激发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努力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不懈努力奋斗,去实现我们的天宫梦。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10篇)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8篇(全文305字)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9篇(全文307字)

顾霄涵

我今天看到了在宇宙中那样神奇的现象,我就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乒乓球在陆地上,在放进水里的时候会浮起来,而在太空上会沉下去不动!这也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样,能看到这样的实验和设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靠着我们的技术,使我们可以在地面看到离我们那么远的太空站里所发生的一切!比如说那些在太空上可以用的蓝牙耳机呀!可以看电视的设备等等!同时,看到了他们在太空站里的生活,我也非常钦佩他们,宇航员们在那样远的地方工作,还会有危险,真的是非常的有献身精神,他们也真的非常辛苦,他们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我真的对他们非常的佩服!我也对我们国家感到欣慰,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探索宇宙最多的国家!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央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及心得300字第10篇(全文311字)

今天下午,我们年级一起观看了“天空一号”。这节课非常有趣,也饱含了许多知识。课中,三名宇航员做了许多对我们来说实验。这使我们更加轻松地明白了这些知识。这节课中,他们一共做了六个实验,即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和天地互动。每个实验都非常有意思。如液桥演示实验,在太空中,水有着和地球上不同的形态,可以用两件物体在两侧将水做成液桥状。像水油分离实验,在地球上,水与油的混合液体已经泾渭分明地分层了,但在太空中,两者还是混合在一起。这些科学知识,都是我们平常难以接触到的。这节课,也让我们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也要好好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科学,为祖国贡献一份力。我们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让点点滴滴的努力汇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