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点明主题和论点-写作指南
无论一篇文章是否可被组织起来嵌入一个分层的大纲,关于树的比喻仅止于此。没有哪个句子是一座孤岛,段、节或章也都不是。它们都包含连着其他文字块的链接。一个句子可以阐释、描述或总结前一句。一个主题或话题可以贯穿大段文字。人物、地点或观点可以重复出现,读者必须在其来来去去时紧跟它们。这些关系从一棵树的枝干搭到另一棵树的枝干,与之前那种整齐嵌套的、大分支包含小分支的树枝构造并不相同。我将其称为"连贯之弧”。
如同办公桌背后交织的电线,一个句子与另一句子在概念上的关系也有缠成一团乱麻的倾向。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知识网络当中,这些链接有可能向上、向下或向一侧接到别的观点上,并且经常跨越很长一段距离。在作者的大脑中,观点之间的链接由神经编码维系,正是神经编码使记忆和推理成为可能。然而落到纸面上时,这些关系必须用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资源表现出来。对作者的挑战是如何调动这些资源,使读者将一串句子中的信息融入其知识网络,而不是被缠在其中
连贯性的起点是作者和读者都对主题有清晰认识。主题相当于广阔知识网络中的一个小区域,所有句子都聚焦于此。显而易见,作者应当开门见山地将其主题传递给读者,但并非所有作者都这样做。有人可能觉得,用太多词语来表述自己的主题,显得不够精妙,比如
“本篇论文是关于仓鼠的"。或者,他将想法诉诸笔端之后才发现主题,却忘记回头修订开场白来向读者分享他的发现心理学家约翰布兰斯福德(John bransford)和玛西亚·约翰逊(Marcia johnson)做过一个经典实验,表明为什么让读者尽早知道此项过程实际上非常简单。首先要将它们根据不同成分进行分组当然,这也取决于数量有多少,有可能一组就够了。如果你由于缺乏设备而不得不去别的地方,那是下一步了,否则就已经准备就绪了不要过度努力,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每次宁少勿多。短期看来这似乎并不重要,但一次处理太多,后遗症可能会很快显现。一次错误的代价也可能很大。操作方法不言自明,此处不再述。起初,整个过程可能看起来复杂,不过很快它就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还无法预测在不远的未来,这样一项任务的必要性会否消失,但谁也说这段文字对实验对象来说毫无意义,我想对你来说也是基本记不住什么词句。
人拿到了同样的段落,但在他们读这个段落之前,得到了一个小小的主题指引:“你将要听到的这段话,是关于洗衣服的。”于是,他们的记忆水平翻了一倍。第三组则是读完之后才知道主题,这基本于事无补。对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原则:为了理解文章,读必须要知晓主题如同报纸编辑们说的:不要掩埋导语。
你可能会反对上述实验者暗中做手脚,用模糊和抽象的语言描述项具体的活动。但他们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这次几乎每句话指的都是一项具体的物品或活动报纸要比杂志好。
海滩是比街道更好的地方一开始最好跑而不是走。
你可能要试很多次这需要一些技巧但很容易学
即使小孩也能乐在其中
旦成功,困难不值一提。鸟几乎从未靠得太近。不过如果下雨就会很快湿
太多人做同样的事也可能会出问题
一个人需要很大空间
如果没发生什么纠纷,一切将十分平静一块石头可作为锚来使用
旦它挣脱了,你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有意义吗?试试加上这条线索怎么样:“这些句子是关于扎风筝和放风筝的。”可见,阐明主题是必需的,因为即使是最清晰的语言能也只触及了一个故事的几个高潮而已。读者必须自行填补背景在字里行间寻找,将散落的点连起来,如果找不到适用的场景时,他会感到困惑不解。
除了主题,读者常常还需要知道文章的论点。在作者不断叙述时读者有必要知道作者的叙述正走向何方,因为只有当你知道一个人的目标时,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当有人挥舞手臂时,你想搞清楚他是在招手致意、驱赶苍蝇还是锻炼三角肌,这对写作来说也是一样。当作者围绕某个话题喋喋不休时,读者有必要知道作者是想要解释它、传递关于它的有趣事实、提出一个关于它的论点,还是将它作为一个重要规律的例子。换句话说,作者必须既要围绕某事来谈论(主题),又要说出一些什么(论点)。
作者常常不愿在一开始时就写出自己的论点。有时样会毁掉悬念。有时候他们是专业自恋的受害者,觉得读者感兴趣于他们在搜寻主题时遇到的每一个死胡同、做的那些白费功夫的差事和荒谬无益的追求。更常发生的是,他们在完成初稿之前压根儿不知道文章的论点为何,也从来不曾回过头去修改论文,把论点在文章开头就说清楚。以前有一幅名叫“博土论文”的漫画,画了一个男孩向天空射出一支箭,等箭落地了之后走过去,在其周围一圈画上靶子。这并非科学操作的方式,但写作有时必须这样做。
有些体裁,比如学术期刊文章,强迫作者通过一段总结、概要或摘要来勾勒其他体裁,比如杂志或报纸文章,会通过一行标语(装腔作势的大标题下面的解释)或一段醒目的引文(展示在框里的解说性句子)来提示读者论点是什么。一些写作风格指南,比如约瑟夫·威廉姆斯(Joseph Williams)的优秀作品《风格:向着明晰与优雅》(stye:Toward Clarity and grace),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公式。威廉姆斯建议作者这样构建每一节:先提出“议题”(即主题),随后是“讨论”,在议题的最后陈述论点
在文章开头不久处揭示论点是很有必要的,相比之下,具体将其呈现在何处则没那么重要。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挑起好奇心和悬念,然后以一个突然的真相来解决所有疑惑,比如独角喜剧演员、幽默故事大王、高明的散文家或是推理小说作家,但其他作者应尽力提供信息而非使人惊讶,即作者应当让读者清楚知晓他想要传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