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应用文的行文风格-应用文写作

时间:2023-10-14 08:09:04

正确把握应用文的行文风格-应用文写作

正确把握应用文的行文风格-应用文写作

1.行文风格概谈

不同人写出的文童,会因为个性、气质、经历背景、知识结构、思想认识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整体展现出异于他人的个性特点,这就是行文风格。这一般是就文学创作而言的,应用文有没有行文风格问题呢?当然有!

平时看到一些应用文,感觉有点别扭,既不像文学作品,又不像应用文。这可能就是在行文风格上出了一点问题,读起来没有应用文的味道。有诗歌的味道,散文有散文的味道,那应用文也应该有应用文自己的味道。

对于应用文来说,特别是公务文书,因为作者的身份不同于文学创作的作者,自然就会形成应用文独特的风格。应用文中的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文书。公文的作者与一般文章,文艺作品的作者不同,不是指公文的撰稿人,而是公文制发全过程的机关,组织或者个人,这个“个人是法定作中的个人,是指国家机关、合法组织的负责人。公文是用来体现党政机关、组织或团体的集体意志的,并且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办理公文

公文的作者与一般文章的作者有所不同,公文的读者与一般文童的读者也不相同,所以,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沟通情况等方面所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行文风格。

正确把握应用文的行文风格-应用文写作

2.应用文写作的行文风格问题

我们从广义公文的角度来谈谈应用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问题。在公文实务中,有些写作材料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多多少少与行文风格不太匹配,比如人称代词的使用问题、句子的句型句类问题助词的使用问题等

(1)人称代词的使用问题

有些学生、在职人员写的总结类材料,文中“我和“我们相当高,显得啰里啰唆。在总结中,应该写“什么工作做得怎么样",而不是主要写“我怎么样"。是不是这样的呢?请看以下分析。

一个学生写的总结,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一年,在学习上我没有输给我自己。我再也不是那个倒数第一。要是为我今年的学习情况打个分,我会给自己90分,因为我相信,我明年的状态将会更好,我将不断地超越自己。

这一小段话,“我”字出现了8次,“自己”出现了3次,频率太高,可适当删掉几个。

总结类文书和计划类文,“我”字的使用频率极低,要尽量少使用“我”和“我们”等。不使用“我”,那句子该怎么来表达呢?改变句子的主语即可,把以前用“我”的地方,换成具体事物、具体作来充当主语。例如,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这样写道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五年来,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这些句子都使用了主谓结构,采用了不同的主语用来表达“什么怎什么。所以,在应用文写作中要尝试选取适当的主语,避免高频使用“我”字。

(2)句子的句型句类问题

在应用文写作中,还要注意句型和句类的使用。一般来说,应用文写作使用短句较多,单句多,复句少什么是句型?这涉及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知识。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一般把汉语的句子类型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等。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的单句,非主谓句是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在应用文中,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在使用上差异明显。

第二章讲述了计划美文书和总结类文书遣词造句的写作技巧。计划类文书多使用动宾结构来表述“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多使用无主句;而总结类文书,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多使用主谓结构来表述什么怎么样,成效如何",在总结工作措施的时候,多使用动宾结构。比如:

写学习计划时,可以写“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写学习总结时,如果从效果角度来写,就可写“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如果要加上举措、效果的话,就可写“勤学苦练,写作水提高”。

这样一对比,就知道不同句子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

再来看句类。每个句子都有语气和语调。每个句子都可以根据不同语气来分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恶叹句四种类型。比如,报告、总结等文种一般多使用陈述句,但有些人在报告、总结中使用祈使句和疑问句,行文风格就存在问题。例如“要”字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祈使语气。在报告、总结中,有些人习惯用“要”字作为个句子的开头,要怎么样、要怎么样,“要”来“要”去,好像是跟别人下命令似的,很不妥

(3)助词“了”的使用问题

报告、总结之类的汇报材料,是对过去某个时间阶段或某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都是已经完成的事情,所以,有些人在写作时经常采用“了”字,用来表示动作完成。例如,有个学生的总结是这样写的:刚入大学,我参加了科技制作活动,培养了创造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来,我参加了精仪杯科技竞赛。”

这两句话中,用了2个“我”,3个“了”,有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怎么修改呢?可改为:刚入大学,积极参加科技制作活动,创造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参加精仪杯科技竞赛,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这样一改,没有用一个“了”,也没有用“我,因为个人总结潜在的主语就是“我”。再看第二个例子。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加入了‘第五象限社团并第一次接触了VR,在经过了深入了解和学习后,我对于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眼界再一次开阔了很多。

这一长句话中,助词“了”字出现6次,语言很不精练。可修改为:

大三,加入‘第五象限’社团并第一次学习VR。经过了解和学习,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眼界不断开阔。

这样一改,只有一个“了"。可以说,“了”在报告、总结等汇报性材料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为避免啰峻,建议少用“了。

正确把握应用文的行文风格-应用文写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