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恋:时差与文化的距离

时间:2023-10-28 07:49:01

远方是什么?我以为是生活在别处,是独立追求梦想,是拥有知己和爱人,是像三毛那样在撒哈拉流浪。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追求“诗和远方”仿佛成了出国留学最好的注脚。

在异国的情况下,除了距离之外,主要有两个问题:文化、时差。

异国恋:时差与文化的距离

文化

文化往往决定了一段恋情的开始。在国外为什么恋爱困难,因为我国男性要和很多外国男性竞争,而国外女性又普遍不太喜欢外族男性,本质原因是文化不同。

中国女性自古是以端庄、温柔、贤惠、含蓄著称,中国女性目前要么寻求美丽的外表却不脚踏实地超越自我,要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甘愿成为家庭主妇。而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价值观讲究的是个人自由、个人奋斗、个人才干。

在社会平等、民主和民权的大背景影响下,西方女性比中国女性个性独立、好强,遭受挫折时,愈发坚强,在许多事情上敢于大胆尝试创新,且有忍耐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另外西方女性认为,做女人应充分感受身为女人的喜悦,女性不应当依附于男性,她们相对于中国女性更加认可自身性别,对身为女人备感喜悦。她们婚姻观念超前,情感奔放,在对待家庭的理念上与中国女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她们对家庭并没有像中国女性那样的依赖性,而且并没有从一而终的思想束缚。

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上,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

饮食文化。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中国则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也难以涵盖全部。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如“666”在中国是吉祥数,在西方却是魔鬼复活的日子。

因此我们在异国他乡漂泊的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我国女性,即“内群体”。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萨纳姆研究表明,“内群体”是主宰我们思想的特殊群体,群体成员对他有着特殊的忠诚,人们总是对内群体表现出更友好的行为和态度,这种信息行为被称为内群体偏爱

漂泊在外的我们或是另一半,内心都有一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们,遇到国人都会有一种别样的熟悉感。很多男生也会因此对与自己同一“内群体”的姑娘产生好感,并且天然会有一种自我优势觉悟:由于和女生都是从中国出来在异国留学,所以可以凭借一种归属感创造的激动轻易地认识,建立关系。

没错,“内群体”观念的确更有利于我们和其他个体建立起舒适的感觉,在陌生的大环境下是快速结交。但是在恋爱领域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毕竟,对异性的吸引力是由我们的魅力、安适度以及领导力三方面结合所决定的。一个正确的吸引之道是这三个方面同时输出,才能让女生对你萌生爱意,否则就会变成畸形的情感关系。

说得再通俗点,如果魅力过盛,而安适度和领导力没跟上,女生会觉得我们是玩世不恭的类型,从而不想浪费时间去靠近。如果安适度过盛,就像很多朋友们认为自己和姑娘同时来到国外留学,就觉得两个人更加亲切,以此来作为和女生交流的唯一切入点,那么女生对你最多只会产生亲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发现女孩把自己当作哥哥一样的存在。自己在无限付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和女生的关系却越来越偏离爱情的轨道,心态好的还会认为这是在友谊的泥潭中深陷,心态不好的则会认为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对方的备选。

这里无论是远在异国的朋友,还是在异乡外漂泊打工的朋友,都可以根据内群体理论去和心仪女生交往。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和女生是“内群体”的便捷,去和女生聊“内群体”区域里的共同话题,比如聊一些和家乡有关的话题。但是,适当地聊家乡话题可以增进亲切感,如果聊天话题止于家乡范围,亲切感与安适度便会溢出。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借用家乡类话题打开关系,在让陌生男女提高熟悉度的同时,也会提升双方的亲切程度。在其他人格魅力没有展现的时候,亲切度过高会陷入畸形模式,成为备选。所以我们在聊家乡类等共性话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时刻联系现在的新环境。主基调不要变成“还是国内好,共同经历过的事情有着共鸣的情绪,新环境压力太大,需要互相取暖”,这样会让两个人迅速地往朋友、亲情的方向发展。

真正要聊的方向是“新环境和老家不同的地方也挺有意思,男生和女生要一起去探索”,这才是借用“内群体”概念提升熟悉度的同时,还不让亲切感溢出过盛的方法。

异国恋:时差与文化的距离

时差

而时差问题则更多体现在一段长期关系的维护中。两人既要遵守约定的互动时间,也要相应地能够理解对方的作息时间。我们曾经在我们旗下的栏目中收到这样一份投稿,是在国内的一位女生,写给异国他乡的朋友的一封信,希望你看完这封信能够感知到信件主人对待异地关系上的可取之处。

信件使用已经过作者授权,信件署名均为化名,本信件内容未经许可不得搬运篡改。

郑宇:

蒙特利尔昨天晚上月亮圆吗?听晓雯说在多伦多看又亮又圆。

你们昨晚是不是在一起吃的饭?今晚上海真热闹,到处都是赶着回家的人,听说从五角场堵到了闵行。

前两年你还知道给我打电话,怎么今年没打,我等了一晚上。

晓雯有没有联系你,她倒是问了我很久鸡蛋羹怎么蒸,可能是想吃家里的饭了。她蒸不好鸡蛋羹,她总跟我说,为什么我会的她就是学不会,我说,你会拉提琴,我也学不会。

昨天我在地铁看见咱们系何老师了,头发白了好多,拉着我不撒手,问你怎么样,在哪工作,我说你在加拿大,现在可是博士。她特别高兴,说,学生里没出几个博士,你可好,还是留学博士。

何老师老伴儿今年3月份走了,脑溢血。

我们分开的时候,她看着我进地铁,我扭头,她站在那看着我笑,眼睛眯成条缝,还拎着以前装课本的布兜,对我挥手,我听不清她说的话,但能看出来,她说,走吧走吧。

你抽空给她打个电话吧,没换号。

晚上阿姨给我打电话,怕你没起床没敢给你打,问我这两天有没有联系你,我说你挺好的,可能是在华人工会帮忙吧。她最近老念叨膝盖疼,我给她买了护膝,你不要担心,她存了我的电话,不舒服我会过去。她问你什么时候才肯谈恋爱,在那边有没有合适的,当然最好还是在家找女朋友,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别惦记枫叶卡了,读书归读书,还得回家来,这是她原话。

咱们班耿超,就是追晓雯的那个,听说前段时间飞到多伦多给晓雯订了一后备厢玫瑰,她在学校就出名了,她说走到哪都尴尬,都有人议论。她是金牛,耿超明知道晓雯对他没意思,还让她这么尴尬,怕是没戏了。晓雯啊……惦记的是你,你应该知道吧……你……你怎么想啊。

家里想让我去交行上班,我不想去,我觉得还没见过外面就去上班太亏了,想了又想,也没地方可去,加拿大又太远,那边都有什么好玩的,你还没给我讲过。

咱学校可能要招助教,何老师告诉我的,我想去试试,可能会有机会随教师到蒙特利尔交流,最好能蹭上交换生的名额,何老师说我看着文静,其实性格特别强,我跟他说性格真要强的是郑宇,上学的时候你总说,将来有钱了也捐个楼,叫郑宇楼,要是真有那一天,你得让我当楼长,哈哈。

今晚中秋晚会实在太没劲了,陪我爸喝了两杯,有点晕。加拿大肯定没有杭椒牛肉馅的月饼,我给你留着,你回来得尝尝。

郑宇,叔叔阿姨挺想你的,他们一找不着你就问我,你要是不愿听他们唠叨,就给我发微信打语音都行,这不今天他们跟我唠叨了半天,说你总也吃不着家里的饭,肯定又瘦了。

别太瘦了,不扛冻。

你还有没有感冒药,现在不好寄,别用凉水洗头。好好学习,别跟着富二代们出去野。

这两天有空给我通下视频,帮我买点东西吧,远程比心。

中秋快乐。

嘉佳

这封信是2017年中秋夜的微信留言,在信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也很好地把控了自己的框架和对方的空间,虽然还是没能流露出自己隐蔽已久的心情,但作者的语言足够让对方感到朋友陪伴的满足感,和一个默默喜欢自己的人的期盼。

无论他们如何选择,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当中,我们想要对大家说的是,无论异地还是同城,在步入婚姻这道门槛以前,我们对长期关系的维护不能只停留在恋爱初期的状态里,很多人的观念是,维护长期关系就是要一直维持住恋爱初期的火热程度,可那是任何人也无法长期维持的,就像本章循序渐进讲述的各种容易导致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些是很多人很难第一时间正确看待的现象,但根本上,还是看待长期关系的本质出现了偏差,也是主观上情感能力存在短板自然导致的问题。

如果你出现了问题,好好阅读本章,或者及时向我们求助,如果你没有,希望你可以坚持下去,创造自己优质的情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