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疯狂之旅

时间:2023-11-20 23:49:01

约翰·马瑟(John C.Mather):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高级天体物理学家;著有《第一缕光》(The Very First Light)

一场疯狂之旅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物种通过竞争、协作、生存以及繁衍的方式实现进化,而智能机器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在进化。这些机器通过直接或者人类智能体的方式,对外部物体进行感知和操控,它们自身也随之变得更加有趣。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找到禁止通用人工智能的自然法则,但我相信,我们离这一天不远了。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对电子硬件的投入高达数万亿美元,而这场竞赛的领先者将可能获得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潜在商机。有专家说,目前我们对智能的理解还不足以打造出这样的机器,这点我是同意的。但是,人类的46条染色体同样不理解智能,却可以指导必需的自编程形成人脑。也有专家认为,摩尔定律很快就会走到尽头,未来的我们将无法支撑那样的硬件水平。这些说法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但我们要看得更长远。

因此,我的结论是,我们已经在推动强大的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了,并且它将有助于很多重要领域的发展:商业、娱乐业、医药业、国际安全、能源业、犯罪侦查、交通运输业、采掘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我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结果,因为它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以至于伟大的帝国可能会一夜间坍塌,新的巨头马上取而代之,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并不足以去适应新的现状。我认为没有谁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能完全掌控这种智能机器,因为我们要控制的不仅仅是机器,还有可能是人类自己导演的恶作剧。

当智能机器人能够为我们处理很多日常杂务之后,会发生什么?谁来制造它们,谁能拥有它们,谁又会因为它们而失业?它们会只存在于发达国家,还是会开启一场进入世界其他地区的高科技商业扩张?它们的成本能够低到替代农场的农民吗?它们是否会拥有不同的人格,以至于我们还得为它们日后去“上学”做打算?它们会为了工作而相互竞争吗?它们是否会取代人类,站上社会“生物链”的顶端,而把人类置于二等公民的境地?它们是否会关心环境?它们是否会具有责任感?我们完全无法保证它们会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

另一方面,作为科学家,我期盼它们被应用于探索新的科学技术。它们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机器不需要呼吸,也能承受极端温度和辐射环境。因此,它们比人类更能胜任火星移民的任务,也能更好地完成探索系外星系的任务。它们可以抵达任何想去的星系。

水下探险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已经拥有了海底石油开采这样的重型工业,但是海底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有太多未知,而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其他能源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也许有一天,海底会爆发机器人战争。

智能机器也许跟人类一样,有探索的欲望——又或许没有。无论是人还是机器人,为什么要离开我们的家园和同伴,在无边的黑暗中航行数千年去往另一个星系呢?而且一旦有所差池,就毫无生还的可能。有些人也许愿意这么做,但也有人不愿意。也许智能机器也跟我们人类想的一样。

无论如何,这将是一场次超越我们想象极限的疯狂之旅。除了曲速引擎以外,智能机器可能是我们成为星系级规模文明的唯一途径,而且人类可能是银河系中唯一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当遭遇人类自己创造的外星智能时,人类或许无法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