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与自我

时间:2023-11-26 23:29:02

人类的一个更加重要的特征在于他比物体以及其他动物有更多的可供儿童模仿之处。儿童能够从火车、马匹、狗或者公鸡那里模仿的事情并不太多——可以模仿他们的不同声音,或许还会以一种粗略的方式模仿他们的动作,但这已经是他能够模仿的全部内容了。而对于人类行为的模仿则是无止尽的。像我们已经讲过的那样,儿童在最开始时会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他会学着像其他儿童那样跑步、扔球、随着音乐跳舞等。通过模仿他不但学会了如何做事情,同时还得以了解做这些事情会引起怎样的感觉。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动作,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所说的态度。例如: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小女孩经常因为睡觉磨蹭而遭受训斥,她很喜欢玩哄布娃娃入睡的游戏,她一边拍打它一边对它说“明天见”;但突然有一天,她把看上去很安静的娃娃摆成坐姿,然后开始责骂它,就像她自己曾经因为在睡觉时坐起来而受到责骂一样。无疑,这是儿童早期“戏剧性模仿”的一个例子。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她在游戏中模仿了成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通过这种做法,儿童不但充实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态度模仿在年龄较大的儿童身上出现得更为普遍,而且不一定表现为假装游戏的形式,“它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当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跟一个更小的孩子交谈、玩耍,或是安慰、责备他时,她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自己母亲的做法。” 19

对于教师的工作目标来说,模仿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儿童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经历,或是体验某种程度上与之类似的经历,由此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并最终产生一种基于理性的同情。因此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只有当儿童自己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或者动机之后,他才能够理解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相似的心理行为;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举动,是因为他对别人进行了模仿。因此他一方面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理解他人。

模仿与自我

在儿童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过程中,他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看待他人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而这逐渐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以我们刚刚提到的小女孩为例,当她训斥自己的玩偶时,她就距离理解母亲为何会斥责自己在床上玩耍更近了一步。当然,最初这只能带来一点很小的进步,因为导致她把玩偶扔到地上的只是一种假装的愤怒,它和父母混合了责备和请求的复杂情绪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发展就是由这样一点点微小的进步累积而成的,当儿童开始责骂自己的娃娃时,她不仅理解了责骂别人是怎样一种体验,也更好地理解了被责骂的缘由。她会领会到保姆或母亲眼中的自己就如同自己眼中的娃娃一样;这使得她意识到在他人看来,自己有时表现得非常淘气。通过这种方式,当儿童开始思考时,他们的自我概念将会反映出他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对于大多数的青少年甚至成人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例如,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长期的吹捧奉承:我们最初或许能够保持谦逊,但很快就会变得飘飘然,认为自己正如别人所夸赞的一样卓尔不群。

这在学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面对青少年学生时更需要注意,因为青少年对同伴和高年级学生的态度观点非常敏感。当一个学生离开学校进入新的社交圈子时,他经常会掩饰自己过去在学校中建立起来的形象,当形象不佳时更是如此,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一个学生可能在刚进入学校时说过几次谎,或是违反了学生之间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从那时起他就被冠上了骗子或爱打小报告的坏名声,而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久而久之,他开始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更糟糕的是,他也会继续表现得毫无价值;但当他进入社会时,人们期待他是一个诚实而值得尊敬的人,随着自我概念的提升,他的行为也会得到改善。毫无疑问,在解决与这个学生类似的问题时,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无论是惩罚还是苦口婆心的说教通常都收效甚微;但教师至少应该记住,一旦他表现出对学生完全丧失了信心,那么无论他怎样做,都只能对学生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