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阶段(1630—1635)

时间:2023-12-09 10:09:02

就在此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召集了16000名英勇善战的瑞典士兵出现在了德意志北部,成为了这里士气低落、群龙无首的新教徒的捍卫者。瑞典国王参战,有着多重原因:首先,他是新教教义的强烈支持者并对新教派抱有同情。另外,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德意志北部高歌猛进,威胁到了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利益——建立哈布斯堡家族的霸权对把波罗的海看成是自己内湖的瑞典君主而言是个威胁。

瑞典阶段(1630—1635)

瑞典阶段中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就是蒂利的帝国军队洗劫了马格德堡(Magdeburg)城,成千上万的居民悲惨地死去。蒂利写给斐迪南的信中说,这是自从特洛伊和耶路撒冷陷落以来从未有过的胜利。他补充道:“我非常遗憾,尊贵的皇室夫人们没有亲眼观赏这一壮观的景象。”

马格德堡的悲惨命运令新教王公们极为震惊,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选帝侯们将自己的军队和瑞典国王的部队联合在一起。蒂利两次被打败,并在最后一场战役中遭受致命伤(1632)。随着蒂利的去世,斐迪南失去了最为信任的将军。

神圣罗马帝国的事业似乎陷入绝境。现在,德意志只有一个人能够扭转瑞典君主的破竹之势,他就是华伦斯坦,不久前被皇帝解除职务。皇帝现在只好向他求助。华伦斯坦同意招募一支军队,前提是他要有绝对的领导权。斐迪南被迫同意了这个宿将的所有要求。华伦斯坦又提高了自己的标准,他需要招募的不仅是德意志的,而是整个欧洲的冒险家。这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不是因为爱国主义或信仰,而是因为华伦斯坦的名声与威望而组织在一起。

华伦斯坦招募了4万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经过多次的进攻与撤退,最终在萨克森的吕岑(Lützen)与古斯塔夫决一死战。结果瑞典人虽然获得了胜利,却失去了自己的首领和国王(1632)。

我们可以用历史学家金德利(Gindely)的话来总结古斯塔夫·阿道夫参加三十年战争的结果:“他让新教避免了在德意志陷入绝境。”

尽管他们伟大的国王和统帅阵亡,瑞典人却没有从战争中退出。随着战争的继续,新教联盟取得了优势。恰巧这个时候,斐迪南对华伦斯坦起了疑心。他坚信华伦斯坦背叛了皇室,因此派人刺杀了华伦斯坦(1634)。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瑞典阶段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