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为政的明毅宗为什么成了亡国之君
熹宗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受遗命即皇帝位,年号崇祯,是为毅宗。
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毅宗殷殷求治,很想有所作为。即位之初就除掉了大宦官魏忠贤,又大刀阔斧地清除阉党,削弱宦官的势力。还平反冤狱,起复熹宗年间被罢免的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在他的努力下,朝政为之一新,朝野士民刮目相看,称他为“明主”。
但毅宗即位时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朝内党争愈演愈烈,国家财政走向崩溃边缘,土地的高度集中使百姓陷入赤贫困境,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外,东北的满族势力日渐强大,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安全。这一切决定了政局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好转,但毅宗急于求成,又急躁多疑,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因对外廷大臣不满,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权力日益膨胀。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中后金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无奈中,毅宗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又在宫中设坛,祈求上天降福消灾。在对天帝及各类神仙失望之余,还曾一度对天主教产生兴趣,召外国传教士入宫讲解教义。但这些已经无力回天,崇祯十七年(1644),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三月十九日凌晨,北京内城被李自成起义军攻陷,毅宗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