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帜易帜的意思,拔帜易帜的故事

时间:2023-11-03 11:59:03

【拔帜易帜的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拔帜易帜的意思】

拔走别人的旗帜,改树起自己的旗帜。比喻取而代之。

拔掉他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现指取而代之。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拔帜易帜的意思,拔帜易帜的故事

【拔帜易帜的故事一】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20万大军阻挡。韩信进军到离井陉30里之处,便下令休息。半夜里,选出2000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拔帜易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1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天刚亮,韩信指挥这1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汉兵依计,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2000名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因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拔帜易帜的故事二】

韩信早年家境贫寒,秦末时期投奔到项羽帐下,加入了反秦大军,但并未得到项羽的重用。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而归于刘邦帐下,但依旧没有得到重用。韩信经常和刘邦器重的萧何交谈,并深得萧何的赏识。后来,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成了刘邦的大将后,带兵占领了魏国和代国,之后又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大将陈馀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抵御。

赵国的谋士李左军献计,自己带领三万军队,突击汉军的后勤装备以及粮食,井陉的赵军则以静制动,不与其交战。这样一来,不出十天,汉军必败。只是,陈馀对李左军一直心怀偏见,不愿意听取他的建议。

韩信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便直接奔赴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半夜,韩信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着一面红色的旗帜,悄悄隐蔽到井陉口的山后,韩信对他们说:“我会另外派遣一支部队去和赵王的军队对峙,并且会佯装败退。那时,赵军必然会倾巢而出追击。你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冲进赵军军营,将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汉军的旗帜。”

随后,韩信又派遣了一支万人军队,故意摆开背水一战的阵势,吸引赵军出兵。赵军看到这一形势,自然开门迎击。汉军一边迎击,一边佯装向水边退去。赵军也如韩信所料,倾巢而出,追击汉军。

此时,事先埋伏在井陉口山后的两千汉军,趁着赵军营中无人,迅速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换上了带来的汉军旗帜。追击汉军的赵军,因一时无法击破汉军,便又想返回营地。走到半路,远远看到营地中全部都是汉军的旗帜,便认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营地,军心大乱,各自奔逃。之后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下,赵军全军溃败,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