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通神”的“通”是“通过”吗?

时间:2023-11-09 07:59:02

不是。应是“买通”的意思。何以见得呢?唐张固《幽闲鼓吹》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见案上有一小贴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贴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贴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相国张延赏将要裁决有关国家财政赋税收入的案件,知道其中有一个案子弄虚作假,每次想到这个案子就非常愤怒。等到裁决开始,就把判案人召集来严加告诫,并且说:‘这个案子已拖了很久,这一次十天之内必须结案。’第二天相国上班,看见办公桌上有一个小票据上面写着‘三万贯钱’,请求不再追究此案。张公看了大怒,更加紧催促办此案。第三天又送来一个票据,上写‘五万贯钱’。张公益发愤怒,命令两天内办完此案。第四天又送来,上面写的是‘十万贯钱’。张公看后说:‘钱增到十万贯就可以买通神了。只要能买通神就没有不可回旋之事。我怕自己要招祸,不得不停止追究。’)”上述文中的“可通神矣”之所以译为“可以买通神了”,是基于张相国对自己“判度支”以来所经历的事的推论。从“判度支”开始,“弄虚作假”的那位官员暗中陆续送来“三万”、“五万”以至“十万”,很明显地就是要“买通”张相国,目的是“乞不问此狱”。特别是遭到拒绝后仍继续“加钱”,就表明出钱者相信“钱的买通力量”,只不过是数目还不够“火候”而已。张相国也非常明白这“层层加码”的目的。如今这“钱已增至十万贯”,连可降祸于人的“神”都可“买通”了,自己如果还不识趣,那么被买通的神就会使不识趣的人“及祸”。因此不得不让步。由上述可知“钱可通神”即源于“钱至十万,可通神矣”这句话。张相国最后把神搬了出来,表明“钱”是“无坚不摧的。”“钱可通神”民间又作“钱能通神”、“钱能通鬼”、“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管怎么变,钱的“买通”作用对有些人来说是不会变的。

 “钱可通神”的“通”是“通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