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的俄国君主教育(1796—1812)

时间:2023-10-25 19:59:02关键词:俄国

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受民拥戴的程度,绝不逊于拿破仑在法国,这是多年沉醉在拿破仑彗星传奇中的人很难想象的。他和朋友、敌人一样,都是在法国启蒙运动里长大的,因此他开明的思想缓和了君王传统专制独裁的作风。当时最伟大的将军(亚历山大是沙皇,不是将军)无法完成的功业,他完成了——他率领大军由京城出发,横越欧洲大陆,直逼敌人的首都,终于克敌制胜。胜利的一刻来临时,他不骄不矜。他在全世界的将领、天才面前表现了最佳的绅士风度。这么一位至善至美的楷模会是俄国来的吗?不错,不过这是在一位瑞士人的指导下,浸潜于法国文学和哲学多年而有的成果。

他的教育过程值得大书特书,如有像色诺芬那样的人复出,定可以用来再撰写一本《君王的教育》(Cyropaedeia),谈谈君王的年轻时代和君王所受的教育。他所学甚为繁杂,接受了多方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思想、观念。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他关心备至,但经常忙碌,不在他身边。她把亚历山大从其母亲身边带开,传授他开明专制的原则。她喜欢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的思想,也常以他们的话教导亚历山大,但她后来抛弃了这些原则、观念。亚历山大从小睡在塞满干草的羊皮垫子上,把窗户打开,很少睡觉,这八成也是叶卡捷琳娜的主意。所以气候对亚历山大几乎没有影响,他身体“十分健康,精力充沛”。然而,他还是48岁就驾崩了。

1784年,叶卡捷琳娜由瑞士延聘拉阿尔普为亚历山大主要的老师。拉阿尔普是法国哲学家和大革命的忠诚信徒。他教了亚历山大9年,兢兢业业,把亚历山大引入法国历史和文学的宫墙。皇太子的法语已是尽善尽美,思想方式和法国一般人也差不多(相反拿破仑法语说得不太好,他的想法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人)。一个保姆已教了亚历山大英语,穆拉维约夫传授他君王的礼仪。数学、物理、地理都有专门的教师。正教大祭司桑姆波斯基教导他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即“应把所有人类看作邻居般去爱,才是替天行道”。这群老师以外,我们也许还应该加上伊丽莎白。她于1793年16岁那年,奉叶卡捷琳娜之命嫁给了亚历山大,改名为阿列克谢耶芙娜,应该是她教导了亚历山大与女士相处的道理。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造就学者、绅士,但对俄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不适合。法国大革命后来的发展,吓得叶卡捷琳娜丢掉了伏尔泰、狄德罗。她辞退了拉阿尔普(1794年),于是拉阿尔普回到瑞士领导革命去了。亚历山大突然发现宫廷、卡特契纳的现实生活,与哲学的论辩、卢梭的理想毫不相干。俄国面临的问题太错综复杂了。亚历山大可能因为不再有拉阿尔普乐观的思想鼓舞他,也可能仍在悲痛祖母的去世,他沮丧极了。1796年,他给好友科丘别伊伯爵写了一封信:

拿破仑时代的俄国君主教育(1796—1812)

我简直烦透了目前的处境。这个地位就我的性格来说太过于绚烂了,安详宁静的一生对我倒是比较合适的。我不习惯宫廷的生活,在这些人中间我感到十分不舒服……他们偏偏都位居高位。总而言之,虽然我今天地位显贵,但我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命,更不该坐上未来等着我的高位。我发誓一定要想个法子摆脱这些……政府现在一团糟,贿赂、舞弊触目皆是,各个机构管理极差……皇上对这些根本不管,只想向外扩张。照这样子下去,我还能够推行政务吗?更不要说革新,消除积弊了。在我看来一个天才都做不到这些,更别说平凡如我者了。

我通盘考虑之后,才做了以上所说的决定。我打算让贤(什么时候还不敢说)。然后和妻子住在莱茵河畔,过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交交朋友,研究自然,终了此生。

亚历山大运气不错,有5年的时间来适应环境。他慢慢领略到俄国社会里有些建设性的因素:俄国人受基督教教义长久的熏陶,培养了理想主义及贡献牺牲的精神,培养了互相扶助、不计私利的精神;与鞑靼人、土耳其人长年争战,培养了勇敢刻苦的精神。此外,斯拉夫民族感情丰富,想象力丰富,一个意境高洁、自成一格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俄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这也培养了俄国人深藏心中的国家荣誉感。1801年3月24日,亚历山大这位诗人、“准”隐士,突然接受了时代的挑战,登上王位。这时,他已了解了俄国的理想,体验了俄国民族的风格。他意志坚强,见识深远,号召着俄国人迈向伟大的前程,就要建设俄国为欧洲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