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拉沃夫-世界航天人物

时间:2023-09-25 12:39:01关键词:拉沃,世界航天人物

吉洪拉沃夫-世界航天人物

吉洪拉沃夫,1900年7月16日生于弗拉基米尔城。他不到10岁第一次见到飞机后便迷上了航空书籍,开始涉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1919年,他参加红军。1925年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1926年开始在国防科技研究所的航空设计部门工作,热衷于制造滑翔机。1927年,他在克里米亚结识了科罗廖夫等志同道合者,经常在一起谈论滑翔机、飞机和未来的航空事业,特别喜欢争论航空的发展有无界限。S来在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螺旋桨飞机必将被喷气式飞机所取代的思想启迪下,吉洪拉沃夫认为这不是幻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他们不谋而合地走到一起开始研制火箭。

吉洪拉沃夫-世界航天人物

他们倡议建立了喷气推进研究小组,占用莫斯科沙多沃-斯帕斯基街19号的一间地下室,集合一批人着手研制火箭和火箭发动机。经过艰苦努力,1933年8月17日,吉洪拉沃夫主持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莫斯科郊外的纳哈宾诺附近试射成功。

但这离发射卫星上天还相差甚远。当时他和科罗廖夫都很少考虑飞上月球或飞上火星的问题,因为关键是要研制出火箭,并获得在大气层内使用火箭的实践经验。吉洪拉沃夫所在的喷气推进研究小组,形成了大胆探索、勇于试验的科学精神,普遍认识到火箭具有的重要意义。那间设在沙多沃-斯帕斯基街19号的地下室,不仅是他的设计局、实验室和试制间,而且还成了他和科罗廖夫等人携手合作的策源地。吉洪拉沃夫在火箭取得专利后,便开始孕育开发人造卫星的思想。

1933年10月,喷气推进研究小组与列宁格勒气动力实验室合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喷气科学研究所。他们面临着工作从何着手,规划如何搞的问题。1934年2月17日,所长克列缅诺夫和吉洪拉沃夫一起到卡卢加去拜见齐奥尔科夫斯基,齐奥尔科夫斯基关切地了解了研究所的情况,为研究所的预研计划拟定了一批重要研究项目。这次会见,使吉洪拉沃夫最终选定了自己的目标:造出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人类到太空遨游。

吉洪拉沃夫-世界航天人物

1934年,在列宁格勒举行的首届全苏同温层研究会议上,吉洪拉沃夫在题为《使用火箭飞行装置研究同温层》的报告中,提出了借助火箭把人发射到同温层和宇宙空间去的重要课题。但是这个设想从理论到实践,直到卫国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才提上计划日程。

战后,吉洪拉沃夫着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究工作。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有运载火箭,于是他组织了一个研究高空载人火箭飞行器方案的专家小组,进行了大量计算研究工作,证明多级火箭原则上可使重物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吉洪拉沃夫对这批热心的科技人员不作任何荣誉和物质上的许诺,而是把困难、危险和可能的失败都毫不隐讳地告诉他们。这批有志者并未望而却步,他们在吉洪拉沃夫的带领下勤奋努力,勇往直前,首先设计出了BP-190高空火箭,能把携带两名乘员的密封舱发射到200千米的高空。这个设计方案在科学技术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其中许多部分后来都在宇宙飞船的结构上得到应用。

吉洪拉沃夫研制卫星的设想,特别是研制载人宇宙飞船的设想,当时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冷嘲热讽,有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把吉洪拉沃夫称作是“怪人”。但他不为所动,不改初衷。他在所内倡议组织了一个宇航理论科学家小组,并同他们一起着手对未来火箭和宇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他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探讨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理论问题。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回到家里还继续计算,在自己家里还保存有卫星方案设计图。这些志同道合者从这种“地下状态”回到研究所,在吉洪拉沃夫的主持下制造出了液体火箭部件。

1948年6月,吉洪拉沃夫请求苏联炮兵学院院长布拉贡纳沃夫把他的研究报告列入学院科学大会的议程。虽然布拉贡纳沃夫本人完全站在吉洪拉沃夫一边,但因为有一些科学家有不同意见,没有马上决定接受他的请求。布拉贡纳沃夫最后同意,但要吉洪拉沃夫对别人的非难和嘲讽有思想准备。不出所料,有些人把他的报告讥笑为“幻想文学”,在“浪费时间”。但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支持他,并建议把他的研究成果纳入研究所的计划。1948年7月14日,吉洪拉沃夫在研究所科技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重新作了报告,但还是遭到误解和怀疑。

吉洪拉沃夫-世界航天人物

经过科罗廖夫的积极争取,在1948年的军事弹道科学院的年会上,吉洪拉沃夫作了题为《在现代技术水平下借助多级火箭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和制造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们似乎忘掉了过去的议论。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保护了这个“卫星小组”,使吉洪拉沃夫终于站住脚了。年会后不久,吉洪拉沃夫完成了二级火箭的分析,证明可以把较重的卫星送上轨道。1953年,科罗廖夫试验设计局开展组合式火箭的试验设计,吉洪拉沃夫和他的“卫星小组”被吸收加入这个设计局的行列,不再处在半地下状态。

1954年,吉洪拉沃夫提出了论证人造地球卫星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建议。科罗廖夫和著名科学家凯尔迪什表示赞同,科罗廖夫还专门致信苏联部长会议,提出开展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际工作。他称赞吉洪拉沃夫的建议是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重要科学文献。

第一颗人造卫星本体和星上设备是吉洪拉沃夫主持设计的。1956年底,吉洪拉沃夫建议“卫星造得小点,简单一点,最好质量为30千克”。科罗廖夫支持他的建议,并于1957年1月5日向苏联政府写报告建议准备两颗卫星。第一颗卫星命名为ⅡC(即俄文“第一颗卫星”的缩写),是一个铝合金的密封球体,直径为58厘米,质量为83.6千克,星上装有仪器设备和电源,壳体外侧安装4根杆状天线。1957年初,科罗廖夫请示加快卫星发射的准备。1957年8月21日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P-7洲际火箭。这时科锣廖夫不无幽默地开玩笑说:“马儿来了,伴侣(俄文“卫星”一词的意译)在哪里?”科罗廖夫用这种火箭改装成“卫星”号运载火箭,而吉洪拉沃夫主持研制的CⅡ-1(CⅡ为俄文“卫星”一词的前两个字母)人造卫星也告完成,马儿和它的伴侣都有了。

1957年10月4日晚,在新建成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卫星”号运载火箭携带着CⅡ-1号卫星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215千米、远地点947千米、倾角65度的地球轨道。它在轨道上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于1958年1月4日再人大气层烧毁。

吉洪拉沃夫于1974年3月4日逝世。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使他的名字永远在太空放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