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间轴:从教父哲学到经院哲学

时间:2023-11-29 10:39:01

一个时间轴:从教父哲学到经院哲学

基督教哲学时间轴

一个时间轴:从教父哲学到经院哲学

公元1世纪是使徒时期,是由耶稣的门徒们把基督教的福音传播给外邦人,也就是希腊罗马人中间的时期。最初的传教者彼得、保罗等人大约都是在公元42年以后相继来到罗马城的。到了公元1世纪末,这些使徒都相继死去,有的是死于罗马帝国公开迫害基督徒的暴行中,有的是身体自然的死亡。

这个时候,基督教的思想已经逐渐传播开去,出现了一批虽然没有见过基督,但受到了彼得、保罗传播的基督教思想影响的外邦人,这些人信奉基督教,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希腊文化素养,他们在教会中就被称为教父。他们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罗马的知识结合起来,为基督教的神学教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公元1世纪末开始,教父的思想理论体系被称为教父哲学。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奥古斯丁。

总体来说,基督教哲学是在调和理性和信仰层面的矛盾问题。因为基督教本身是一种纯粹的信仰,要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问题的困扰——摆脱痛苦,获得救赎。但哲学是从理性维度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信仰至上,一个理性至上,宗教和哲学本身就有一些矛盾的地方,而基督教哲学就在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关系。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信仰和理性的比重不同。

我们拿信仰和理性的天平举例,在早期的基督教哲学阶段(教父哲学阶段),天平往信仰的方面倾斜非常多,而且是重重地倾斜,这个时期主张的是用信仰来排斥理性。公元2到5世纪教父哲学大发展,出现了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两个派别。希腊教父力图把希腊知识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拉丁教父则主张用基督教信仰来彻底取代和否定希腊哲学,更加狂热地去反对理性。

这一阶段,哲学家的思想更加倾向于柏拉图主义或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的理念论,其实是带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的,因为你从没有见过一个理念的实体,这个“理念”只是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

公元476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之后,欧洲陷入了战乱中。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哲学并没有得到发展,只是停滞不前。这段时期就是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一直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后,社会才逐渐稳定下来。到公元11世纪社会慢慢复苏,文化才逐渐有所发展。

从公元11世纪开始,西欧在阿拉伯文明的刺激之下,出现了一股文化复兴的势头,经院哲学正是在这股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社会的大背景还是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经院哲学仍然属于基督教哲学,只不过是到了基督教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到公元14世纪,经院哲学大发展。这个时期的哲学还是在讲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与教父哲学一样,都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都是“神学的婢女”。但与主要奠基于柏拉图主义的教父哲学不同,经院哲学的主要思想基础是从古代文献中发掘出来的,以及从阿拉伯世界中辗转翻译过来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对待信仰与理性的问题上,经院哲学家不再像教父们一样简单地用信仰来排斥理性或否定理性。他们或者力图用理性来论证信仰,将基督教的信条建立在逻辑证明的基础上;或者把理性的范围与信仰的范围严格区分开来,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领域。

此外,经院哲学所讨论的问题领域也比教父哲学更加广阔了,特别是关于“共相”问题的争论,已经具有了一些纯哲学的味道。

虽然说经院哲学更加强调理性,但大前提仍然是在基督教信仰背景下的探讨,所以在信仰和理性的天平中,只能说这时理性的成分有所加重,但天平整体偏向的还是信仰。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托马斯·阿奎那。

从公元14到16世纪,经院哲学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