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年发现的大钻石那么多

时间:2023-12-11 08:29:02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颗小小的钻石,价格却非常昂贵,让很多男性读者恨得咬牙切齿。但是留心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近几年发现了很多大钻石,那些太小的钻石都拿不出手了,更是让男性朋友捶胸顿足。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英文维基百科给出了自13世纪以来,部分200克拉以上的钻石原石列表,共64枚,其中19枚产于2015年之后。

实际情况可能远超这个比例。加拿大钻石开采公司卢卡拉作为大钻石市场巨头,2015年总共开采出47枚100克拉以上的钻石,其中超过200克拉的就有19枚,300克拉以上7枚,均比之前的年份大幅增加;而卢卡拉的主要竞争对手,杰姆钻石公司2015年开采出的100克拉以上的钻石则有12枚,也远高于之前的所有年份。

大钻石产量的骤然提升也意味着大新闻。比如2015年11月18日,卢卡拉公司宣布在博茨瓦纳的卡罗韦矿场开采出一枚1109克拉的钻石原石—“我们的光”,大小与网球相当,重量仅次于1905年发现的南非“库里南钻石”(3106克拉),排世界第二。

为什么近几年发现的大钻石那么多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在短短72小时之内,同一座矿场又发现了两枚大钻石,其中命名为“星座”的一枚812克拉。它与“我们的光”一起,成了用工业手段开采钻石以来,发现的两枚最大的钻石。

与之相伴的则是阴谋论:钻石的量其实没有这么稀缺,它的供应链是被人为控制的;钻石的高需求纯属营销骗局……这类说法在中文世界也已高度流行,相信不少读者都看到过。

阴谋论是无法解析的,但大钻石产量骤增这个现象本身却完全能够解释:因为开采的技术进步了。

自人类以工业手段开采钻石以来,长期使用的标准生产流程是:在分拣钻石矿的金伯利岩块前,首先要用粉碎机把矿石打成不超过30毫米的小块,之后用密度法从中筛选钻石原石。钻石以坚硬著称,但体积很大的钻石却很容易被冲击力打碎,于是,工业技术在降低钻石筛选成本的同时,把发现大钻石的可能性几乎降低到了零。

过去的世界级巨钻几乎全部是在批量分拣之外,纯粹靠运气发现的,因而也极为罕见。例如,110多年前的“库里南钻石”,是矿工从地下仅9米处用小刀从石头里剜出来的;1893年重达995克拉的“卓越”,是矿工在一铲子砾石里无意中看到的。

引入工业手段后,这类“纯粹运气”的出现反而变少了,人们需要用肉眼与机器赛跑。一旦矿石被送进粉碎机,就断送了从中发现大钻石的一切可能:1972年,969克拉的“塞拉利昂之星”便险些在分拣矿石时被粉碎机打碎,最后是一个眼尖的矿工从传送带上救下了它。

2014年,过去的生产程序被新技术改变:粉碎改为研磨,有的用旋转、震荡使矿石之间互相撞击,有的则采用大功率的旋转铣刀搅拌,这样产生的岩块相对要大一些,以尽量减少对大钻石的破坏(目前还无法避免);而从矿石中预先识别钻石,尤其是荧光特性很弱、过去的容易遗漏的大钻石的技术也有了突破,并被巨头们引入了流水线。

因此,虽然大钻石的储量并没有明显改变,人类发现它们的概率却在近几年扎扎实实地提升了。由于钻石的市场需求以收藏而非商业量产为主,所以各种类型的大钻石,每克拉的价格整体上远高于戴比尔斯之类厂商出产的小钻石,对于生产商而言,提高它们的产量极为有利。

那为什么人类用工业手段开采钻石上百年,直到最近才引入这样的新技术呢?最为合理的解释是竞争的作用。

事实上,钻石阴谋论者有一点是说对了的,全球钻石的供应确实长时间为戴比尔斯一家公司所垄断,正是这家公司提出了“钻石恒久远”的口号,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垄断,让钻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投资品,最起码价格稳定。

但这样的局面早已成为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政策的改变,戴比尔斯在世界钻石市场的份额快速下跌,从90%降到了2013年的33%。市场从垄断转向竞争,让控制供应的策略被包括戴比尔斯在内的企业抛弃(其间戴比尔斯抛空库存还一度造成钻石价格小幅下跌的后果),它们都需要新的办法来维持利润,上述发现大钻石的新技术引入就是办法之一。

最后,需要告诉男性读者一个坏消息:竞争化的钻石市场,价格波动虽然剧烈了许多,但总体上,它涨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