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时间:2023-12-13 21:49:02

西方科学技术最初是通过耶稣会的传教士们传入中国的。传教士来华的目的当然是传教,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首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取得中国士大夫的信任。传教士很快就发现,注重实用的中国人对西方的科学比对西方的宗教更有兴趣,为了取得信任,他们首先献上了西方的科学。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们之中比较有科学知识的、在华影响也比较大的有:1582年来华的意大利人利玛窦、1622年来华的德国人汤若望、1659年来华的比利时人南怀仁、1613年来华的意大利人艾儒略等。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学、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

数学方面,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穆尼阁引入了对数。中国学生薛凤祚将其所传编成《历学会通》,其中包括对数表和三角函数对数表。

天文学方面,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著述了《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和《乾坤体义》,介绍西方当时的天文学理论如日月食原理、七大行星与地球体积的比较等。徐光启在传教士们的协助下按照西方天文学理论重新修订历法,编写了《崇祯历书》。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新法未得实施。清朝时,汤若望将新法献给顺治皇帝,得以颁行。后南怀仁继续主持皇家天文历法工作,补造了6种天文仪器:天体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纬仪、地平经仪、纪限仪。

地学方面,利玛窦来华时给中国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该图后来多次修订和重印。诸版本中以《坤舆万国全图》最为著名。西方的经纬度制图法、大地的球状理论、五大洲、气候五带等传入中国后,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人们不相信地球是一个球体,不相信中国之外的世界如此之大。利玛窦之后有不少传教士继续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地学知识。

物理学方面,汤若望著《远镜说》,介绍了望远镜的制造、用途和原理,以及有关的几何光学知识。邓玉函与王徵合作的《远西奇器图说》讲述了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各种机械的静力学原理。此外,汤若望还将西方的火器制造技术介绍给了中国朝廷。

顺治和康熙两朝(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康熙47年至57年(1708—1718),由传教士主持在全国开展大地测绘工作,并绘制成了《皇舆全图》。此图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地图。传教士们将中国地图带回欧洲,使欧洲人对亚洲有了新认识。在康熙本人的支持下,传教士张诚、白晋和中国学者梅瑴成主持编写了《数理精蕴》这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当局开始对传教士不满,西学传入受阻。1773年,罗马教皇解散了传教士所属的耶稣会,西学东渐遂中止。

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并没有生根发芽,只是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时才得以有限传播。它的影响面只涉及精确历法的修订、对全国版图的测绘、先进军用火器的制造,以及宫廷中供观赏和摆设的自鸣钟等机械玩具的制造等,对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体系整体上没有什么触动,有时甚至遭到严厉的抵制。比如,杨光先强烈地反对推行汤若望主持的新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只有历法和算学有个别例外。历学家王锡阐和算学家梅文鼎注意吸取西学的长处,在历算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当时知识分子中间普遍的心态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排斥非常厉害,他们或者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或者认为中学西学不分高下,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或者认为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就连徐光启、李之藻、梅文鼎这些接受西学比较积极的科学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