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宇宙结构

时间:2023-12-13 22:29:02

基督教兴盛之初直至黑暗年代终结,希腊精致的宇宙理论被当作异端,代之以犹太人原始粗陋的宇宙图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位于盒(篷)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帐篷说,连大地球形的概念都没有。

中世纪的宇宙结构

随着欧洲第一次学术复兴,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代表的希腊宇宙论开始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托马斯·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理论融入基督教神学之后,地球中心理论获得了正统的地位。地球居宇宙中心的思想被赋予了宗教意义:人类及其居所地球被置于上帝的怀抱之中,它沐浴着上帝的光辉,被圣恩所笼罩。上帝位处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注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人生活在地球上,无比安稳,如同母腹中的胎儿,从母体吸收着营养。整个宇宙全都以地球为中心,朝着人类的地球闪烁星光。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还被附会于一种人间的等级结构:天上的高贵,地下的卑贱,越往高处越进入神圣美妙的境地。但丁的《神曲》对这一等级宇宙做了诗意的描述。在他的《天堂篇》中,但丁在少女贝亚德的引领下依次上升到了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原动天),并在原动天那里窥见了上帝的景象,沉浸在至高无上的幸福之中。实际上,经过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注释加工过的托勒密宇宙体系,正好是一种等级宇宙。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物质构成之中:地上物体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而天上物体由透明无重量的以太构成;地上的物质是速朽的,而天上的以太是永恒不朽的。对托勒密体系的背叛,不仅是一种天文学上的变革,也是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决裂;不仅是一种宇宙图像方面的改变,也是对当时宗教感情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