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思想的肇始:布丰

时间:2023-12-14 01:19:03

18世纪中叶,生物学进入了大发展的前夜。彼此对立的观点分别成熟起来,物种不变与物种可变的两派观点之对立亦开始形成。林奈可以看成是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代表,而与林奈同时代的法国生物学家布丰则在生物学中引入了变化和发展的思想。

进化思想的肇始:布丰

布丰生于1707年9月7日,比林奈只小几个月。他是法国勃艮第蒙巴尔一个贵族家庭的后代,先是在迪戎耶稣学院学习法律,后因恋爱引起的决斗而离开法国到了英国。在英国,他强烈地感受到实验科学,特别是牛顿物理学的魅力,参与了英国科学家的数学、物理和植物学研究活动,1730年被选进皇家学会。1732年回到法国后,布丰以优美的法文翻译了黑尔斯的《植物静力学》和牛顿的《流数术》,向法国科学界介绍英国的科学成就。1739年,布丰被任命为皇家植物园园长。从此,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植物园为园地潜心研究博物学。据说他每天要在植物园的帐篷里工作12小时以上。正是在这里,布丰历时50年写出了鸿篇巨制《自然志》。

《自然志》全书共44卷,布丰生前完成了前36卷,后8卷由他的助手整理出版。这可能是自普林尼以来,人类又一次全面描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第1卷至第3卷(1749)里,布丰讨论了地球和各行星的形成,一般性地阐述了动物、植物和矿物的关系。第4卷至第15卷(1753—1767),主要论述了四足动物的生活习性。第16卷至第24卷(1770—1783)讨论鸟纲动物。第25卷至第31卷(1783)则是关于各种自然现象的实验报告和论文。第32卷至第36卷(1783—1788)论述矿物史及电磁现象等。布丰以他优美的文笔和精美的插图,形象、生动、通俗地向公众介绍自然知识。该书一出版就成了当时读书界的一件大事。德国诗人歌德十分推崇布丰,认为布丰的《自然志》对他本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然志》一书的重要意义,不只是表现在科学普及方面的重大影响,更主要的是它里面所表达的自然界的进化思想。布丰不同意林奈的人为分类体系。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基本上是连续分布的,并不存在明显的间断性。所谓纲、目、属、种纯粹是人为引进的,在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类东西。为了提高分类的真实性,人们必定不断增加分类的等级,这就使少数几个分类范畴显得简单而武断。

布丰首次给出了自然界演化的图景。在《自然志》以及《地球理论》(1749)和《自然的世代》(1778)两本地质著作中,他大胆地猜测地球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太阳与彗星相撞形成太阳系,炽热的熔岩冷却形成地球;第二阶段,地球表面发生造山运动,形成山脉和海床;第三阶段,海洋出现;第四阶段,海水冲蚀地表形成沉积层;第五阶段,出现陆地及陆上植物;第六阶段,陆上动物出现;第七阶段,人类诞生。这个地质分期理论,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十分幼稚的,但布丰根据它推测地球可能已经存在了长达75000年,而地球上的生命也至少在40000年前已经出现,这就是极为了不起的创见。因为当时人们依据《圣经》普遍相信,地球及人类都是在大约6000年前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布丰的地球演化观果然引发了宗教界的不满。1751年6月15日,巴黎大学神学院警告他,《自然志》的某些观点与宗教教义相违背,必须收回。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布丰只好公开表示放弃这些观点,但内心并不服气。在后来的著作中,他继续阐发这些思想,只不过以更隐晦的方式。

由于观察到某些动物器官已经失去效用(如猪的侧趾),布丰相信物种是可以变化的。如果物种自创生以来一直不变,那么上帝一开始创造这些无用的器官就不可思议了。因此他相信,器官都有可能退化,物种也有可能退化。类人猿可能是人退化而成的,而驴和斑马可能是马退化的结果。这样,布丰实际上提出了一种退化的物种发展观。

布丰还猜测到了生物变异与环境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物种可能拥有共同祖先的看法。不过,他关于进化的思想基本上处于思辨和猜测的阶段,没有从物种谱系中具体加以论证。由于他最先提出这一革命性思想,因而受到的宗教压力最大,思想也最不稳定、最不完善。达尔文正确地称他是“近代第一个以科学精神对待物种起源问题的学者”,但也指出他的思想经常动摇不定,是进化论的一个不太靠得住的同盟者。

布丰于1788年4月16日在巴黎去世。那年是林奈逝世10周年,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革命的非常时期,布丰的陵墓被破坏,他的儿子也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