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大汉王朝大事记

时间:2024-01-09 07:59:03

司马迁与《史记》

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大汉王朝大事记

为李陵说话

司马迁是西汉时候夏阳人,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而遭受宫刑,后来忍辱负重,终于写成了流芳百世的史家巨著——《史记》。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武艺高强,爱兵如子,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封他为都尉。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陵率领5千精兵良将策应主帅抗击匈奴。李陵挥师南还时,遭遇到3万多匈奴骑兵的围堵。李陵率部浴血奋战,杀死千万敌兵,这令匈奴单于胆战心惊,准备退兵。然而不幸的是,李陵部下一个叫管敢的人投降了匈奴,招供出此时的李陵孤军无援,而且粮草尽绝。知道了内情的匈奴大军疯狂发起反扑,李陵和诸将拼死厮杀,5千精兵只剩下十几人。看着越来越多的匈奴军队包围着自己,看着伤痕累累、赤手空拳的部下,李陵这堂堂汉子不由得流下热泪,说:“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去见皇上呢?只能日后见机立功吧!”说罢,他下马投降了匈奴。

匈奴单于很佩服李陵的英雄气概,把女儿嫁给他,让他在匈奴享有尊贵的地位,期望他能效忠自己。

汉朝上下得知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后,朝野震惊。汉武帝盛怒之下,下令杀死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儿,以报复和惩罚李陵。汉武帝召集群臣廷议李陵罪行,大臣们纷纷顺着汉武帝的看法,痛斥李陵贪生怕死,投降变节,都指责他不忠于国家。只有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勇于替李陵辩护:“李将军以5千步兵,剿灭万余匈奴骑兵,已经对得起天下人了。如果不是孤军奋战,且没了粮草供给,他绝不会投降的。再有,李将军未必会是真降,或许日后会寻找机会,报答皇恩。”司马迁的看法可以说是客观的,可这却激怒了汉武帝,汉武帝对他说:“你的意思是我派李陵出兵就错了,对李陵亲属的处理不对啦?”于是,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听不进去司马迁的辩解,直接把他打入了监牢。

司马迁与《史记》-大汉王朝大事记

司马迁严惩司马迁

作为史官,必须要有坚持真理,客观记述史实的精神。司马迁没有虚伪地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而是如实地记录并且评价着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对汉武帝的缺点,他也是毫不客气地加以指出。这样,就招致了汉武帝对他的嫉恨,并且早就准备伺机收拾他了。这次正好借李陵事件对他加以迫害。

司马迁被判了宫刑(所谓宫刑,就是像对待太监一样,阉割男子的生殖器。)这样的酷刑,对于司马迁来说,不仅剥夺了他作为男子的权利,更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因此,司马迁觉得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留下的只有难以洗刷的耻辱。在耻辱和负罪的双重压力下,结束痛苦,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一死了之。事实上,司马迁不是没有想到过死,可当他重新审视了古往今来的圣人贤人的处事之道后,他对忍辱负重的那些人的生命价值作了理性的思考。终于,司马迁毅然决然的放下了儒家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志士仁人的观念,虽然自己遭受的耻辱比历史上其他先贤们所受的耻辱都要惨烈,但是,父命尚未完成,自己的文采还没有得到发挥。既然残酷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他就只有寄希望于未来了。

于是,他从《周易》、《春秋》、《离骚》、《国语》中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终于完成了为后世流传千古的史学巨著——《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大汉王朝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