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时间:2023-10-30 08:09:03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出自《晏子春秋》。原文为: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原文】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出处】

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翻译解读】

国家有三不祥:有贤德的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任用了却不委以重任,是三不祥。这段话强调了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老虎和蟒蛇被齐国人当作不祥之物,他们很忌讳看到这些动物。一次齐景公去打猎,上山的时候,从草丛里窜出一只老虎;路过沼泽的时候,又发现一条大蟒蛇盘在水边。齐景公惊魂未定地回到宫中,召见晏子说:“今天我上山见虎,下山见蟒,这是不是齐国的不祥之兆?”晏子说:“国家主要有三个不祥:一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是知道但是不用;三是录用了却不肯信任。大王上山见虎,因为深山是虎的巢居;下山见蛇,也是因为沟壑是蛇的洞穴,这与国家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说是齐国的不祥之兆呢?”

晏子将国家不祥之兆的问题归结到用人上,认为“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才是真正的不祥之兆,很有见地。怎样发现、得到和使用人才是一门学问,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善于鉴别和使用人才,做到人用其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