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共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时间:2023-09-18 23:49:04关键词:声音共鸣,天文历法

声音共鸣

声音共鸣共鸣现象是很多的。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鼻腔、口腔内空气的共鸣而使声音变得洪亮。物理实验用的音叉下面有一个小木箱,这个小木箱叫做共鸣箱。音叉发声时,引起小木箱及小木箱中空气的振动,因而声音得到加强。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例子。

我国古代对于“声音共鸣”的研究也比较早。春秋战国时期,鲁速在庄子处调瑟,他把一把瑟放在堂里,一把瑟放在室里,弹一下一把瑟的宫音,另一把瑟的官音响了起来;弹角音,另一把瑟的角音也会响,其原因是音律相同的缘故。

汉代董仲舒针对有人对共鸣原理不理解,认为是神的力量导致了共鸣,他在《同类相动》中解释说:共鸣现象与神无关,是无形的声音推动的,人看不见声音运动的情况,就奇怪为什么物体自己就响起来了,其实“自鸣”是有其原因的。

宋朝的沈括也用巧妙的实验办法证明了共鸣的存在:他先把两把琴的音调好,因为共鸣的声音太小,他就把一把琴的琴弦上分别贴上纸人,然后在另一把琴上弹奏,这样就会看见那把琴弦上的纸人在动。沈括实验完成之后,又过了五个多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牛津的诺布尔和皮戈特才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声音共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朔望-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朔望 朔望 “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当月亮在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们是看不见月球的。中国古代历法把包含朔时刻的这天定为月的初一日,叫做“朔日”。 “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查看详情

石氏星经-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石氏星经 石氏星经 《石氏星经》即《天文》一书,是我国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家石申(又名石申夫)的著作。这是一部主要讲述当时占星的著作,其中包括了部分恒星位置星表。古代将星表称为星经,所以西汉以后人们便将石申的《天文》八卷习称《石氏星……查看详情

火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火药 火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成就。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最迟发明于唐代后期。原始火药的基本成分包括硫黄(或雌、雄黄)、硝石和碳索(木炭、油脂、蜜、沥青等),其中硝石的利用是火药发明的关键。而这些均是古代……查看详情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适应天时、夺取农业丰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天文……查看详情

小孔成像-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 中国古代对几何光学的研究有较高的成就,小孔成像就是其中之一。最先进行小孔成像研究的是墨家学派。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