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标准的非理性解读

时间:2024-06-28 23:08:07

与其他主题相比,道德的主题并不逊色。毫无疑问,道德和认知、情感一样,都与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我们前面关于认知与情感的论述将在关于道德的推理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倾向,即总是认为我们在道德上所做的决定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危。实际上,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会使我们的这种思考更加真实,而如果这种相关性不存在,我们的这种思考就变得虚无。在我看来,人们道德上的决定与整个社会的安危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认为这种思考必定是真实的。既然这种思考能影响我们,那它就不会是虚无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点推出上述思考的真实性。我们之所以会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某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方面在我们能理解的范围之内。这是有关人类情感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即使某些方面并未脱离我们的理解范畴,我们仍然会在倾注情感之时对它产生怀疑,这其实就是人性。

道德标准的非理性解读

我曾说,呈现于心灵之中的只有我们对物体的知觉,比如观察、聆听、思考、判断、爱意、仇恨等都属于对物体的知觉。事实上,我们的知觉可以理解心灵的任何行为和活动。由于知觉的这个特性,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它来确定接下来的行动,还可以利用它来区别道德善恶的判断。由此可以断定,我们对别人的赞美或批评都只不过是不同的知觉而已。

有人或许会问,知觉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感知与认知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只要我们了解了知觉的分类,自然就能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知觉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感知与认知。由此可见,感知与认知都是知觉的一部分,它们共同包含于知觉之内。了解了知觉的分类,问题又随之产生。我们知道,分辨道德善恶、赞美或批评他人都是我们的知觉在发挥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是知觉的哪一部分在发挥作用,认知还是感知?围绕这个问题,我将展开有关道德学的研究。

我们总是习惯将世界万物论出个是非曲直,这其实是一种偏于理性的思考方式。正是由于这一点,一些人会认为美德与理性相似。偏于理性思考或坚持美德评判的人往往会给世界万物设定一个标准,比如他们会将世界万物分成永恒适应性的部分与永恒不适应性的部分,但无论如何区分,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世界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将自己那一套永恒的是非正误标准施加给人类,而人类则完全愿意接受这样的标准,并将它视作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总是试图在各个体系中运用这一标准,并且坚信这种道德的标准与真理并无二致。而要想真正辨别它与真理,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一些认知的并列与对比。若想要评判这些体系,我们只需考虑是否单凭理性就能区别道德上的善恶,或者说是否还有其他的标准来帮助我们加以区别。

我们之所以要论个是非曲直、不知疲倦地研究道德,是因为道德会对我们的情感与行为造成某种自然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还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这个理由也是道德家的信条的意义。通常来说,哲学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思辨类哲学和实用类哲学。我们现在研究的道德命题属于实用类哲学,这从道德对我们的影响中就能看出来。另外,道德的讨论远远超出了认知的那些平静而懒散的判断。根据日常经验可知,人们都比较看重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行为处事也都以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为准则。而道德就是人们所信奉的最常见的责任与义务。在做一件事情时,人们如果意识到这件事是非正义的,就会停止做这件事。不仅如此,看到别人在做一些非正义的事时,他们还会加以阻止。相反,如果人们认定自己有义务去做某件事情时,往往会义无反顾地将之完成。

有人说,既然道德与理性相似,那么道德必定是产生于理性之中的。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并不尽然。因为道德可以对我们的情感与行为造成自然的影响,但理性本身却不能给我们带来这种影响。理性本身并不能激起我们的情感,也不能促使我们完成或停止某些行为,而道德却可以做到这两点。所以,我认为,人们制定的那些道德准则并不是理性作用的结果。

我坚信,以上的推断既无人能否定,也无人能逃避。因为否定了这一推断就等于否定了印证这一推断成立的准则,而这种准则是我们的经验所承认的,也是事实所允许的。人们如果坚信理性只能对我们的认知造成影响,而无法对我们的情感与行为造成影响,那就意味着认为“道德只是理性演绎推理的结果”,是完全徒劳无益的。我认为道德是主动的,而理性则不是主动的,只有主动者才能对我们的情感和活动造成影响。不管理性如何变换形式和外表,都不能改变它是非主动的这一事实。比如当我们将理性作用于自然或道德的对象时,是不能看出其主动的一面的;当我们考虑外部物体的力量或理性存在者的活动时,也不能看出其主动的一面。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证明理性是完全被动的事实,也举出了许多例证,论证了理性无法阻止或产生任何情感与行为。现在,我只需通过其中的一点论证,拿出更有决定性的部分用于我们现在讨论的主题。这一主题就是道德不同于理性,而且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因为道德能对人们产生这些直接影响,对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以道德为主题是符合实用类哲学范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