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议和-大清王朝

时间:2024-01-10 10:17:05

南北议和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引起中外反动势力极端恐惧和仇视。他们急切企望扑灭革命之火。但革命发展迅速,单靠武力已不可能达到其罪恶目的。于是他们改而采取在武力压迫基础上推行以政治诱和为主的方针。具体实施这一方针的是袁世凯。袁在未“出山”前,即令其幕僚且与黎元洪有乡谊的刘承恩接连致书黎,希望双方和平了结。“出山”以后,袁世凯一方面于宣统三年九月初九(1911年10月30日)亲自南下督师,令冯国璋率军夺取汉口,另一方面则通过英国驻汉口代理总领事戈飞向武昌军政府建议议和,又派刘承恩往武昌与湖北军政府直接会谈。由于革命党人的抵制,和谈未能实现,但袁从军政府方面却获得如能“返旆北征”,“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的信息。

九月二十三日(11月13日),袁世凯从武汉前线回到北京,立即与各国公使频繁会谈。经密商,英国公使朱尔典于十月初六(11月26日)电戈飞,要他向武昌转达袁世凯之“停战议和”建议。当天,袁下令汉口清军猛攻汉阳。次日汉阳陷落,湖北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首次吁请驻汉英、美领事“调停”,并经由戈飞正式向清方提出“停战条款”。袁世凯抓住有利时机,命汉阳清军在龟山架炮隔江猛轰武昌,同时则与朱尔典、戈飞等加紧策划停战议和。十月十一日(12月1日),第一次武汉地区停战协议宣告成立,确定从十三日(3日)八时起至十六日(6日)八时止,停战三天。十二日(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军士气高昂起来,北洋军士气顿挫。因此停战三日尚未届满,袁经与朱尔典磋商,于十四日再拟出“续停战条款”四条,经戈飞转至湖北军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接到“条款后”,相继作出停战和同北方议和的决议。十八日(8日),袁世凯命唐绍仪为北方全权代表,偕同随从人员迅即南下武汉议和。次日南方独立各省确定以伍廷芳为议和全权代表。十月二十一日(12月11日),唐绍仪一行抵达汉口;二十三日(13日)入武昌与黎元洪等晤谈。

南北议和-大清王朝

立宪派为操纵和议,坚持谈判改在上海进行,此意得到帝国主义和袁氏之认可。二十七日(17日),唐绍仪一行抵达上海。二十八日(18日),“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正式开始。与会者,南方代表伍廷芳、参赞温宗尧、王宠惠、汪兆铭;北方代表唐绍仪、参赞杨士琦;此外还有英、美、俄、日、德、法等国驻沪总领事及上海外商代表。第一次会议双方主要讨论停战问题,确定在晋、陕、鄂、皖、鲁、苏、奉天七省一律停止军事行动。十一月初一(12月20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为使和谈按帝国主义意图进行,在此次会议上,六国驻沪总领事向南北双方代表致送同文照会,公然要挟说:“目前在中国的战争如若继续下去,这不仅将危害中国本身,亦将使外国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重大的危险。”因此,双方“有必要尽速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冲突归于停止”。实际是压迫革命派向袁世凯妥协。

这次会议双方主要讨论“国体”问题。伍廷芳提出要废除满洲政府,建立共和政府。对此,唐绍仪表示原则上赞成,但提出“宜筹一善法,使和平解决”。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在会外秘密谈判中,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原来袁世凯在任唐绍仪为正式和谈代表时,又通过段祺瑞秘派亲信廖宇春等以“个人身份”尾随唐前往上海,伍、唐开第一次会议次日,廖宇春即与黄兴委派之民军代表顾忠琛举行秘密会谈。十一月初一(12月20日),伍、唐第二次会议当天,廖、顾即达成五条协议,主要内容为:确定实行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此后,廖宇春等离上海先后向段祺瑞、袁世凯汇报,而公开会谈则暂告停顿。

袁世凯经争得帝国主义同意,决定承认共和,但提出须经国民会议讨论确定。唐绍仪接到袁世凯指示,立刻加快谈判速度,十一月初十、十一日、十二日(12月29、30、31日),伍、唐连续召开第三、四、五次会议,双方确定:通过“国民会议”决定国体问题;每省出代表三人,每人一票;独立各省由临时政府发电召集,未独立各省由清政府发电召集,蒙古、西藏由两政府分电召集,各处代表到达四分之三以上,即可开议。伍廷芳提议开会地点在上海,时间定于十一月二十日(1912年1月8日),对此,唐绍仪允以电达袁内阁,请其从速电复。

南北议和-大清王朝

正当南北即将达成和议之时,十一月初十(12月29日),南方独立各省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深恐猎取最高统治权的希望落空,以唐绍仪逾越权限为借口,立即全部否定双方代表业已达成的协议。十二日、十三日,唐绍仪两次电告袁辞职,并通知伍廷芳停止和谈。十四日,袁世凯一面电告准唐绍仪辞职,一面电告伍廷芳,以后南北和议事项由他直接电商。同时,他授意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将领连续发表通电,声称“若国民会议竟议决采用共和政体,吾人惟当奋力战斗,至死不承认此政体”。冯国璋等公然提出要“开战”,武汉前线清军则向武昌开炮轰击。袁世凯虽然撤销议和代表,制造战争气氛,但南北暗中谈判活动却在继续加紧进行。上海南阳路赵风昌住宅“惜阴堂”,成为南北议和代表及立宪派昼夜密议的场所。

宣统皇帝溥仪这时双方争执之中心问题是如何结束南北两个对立政权,由袁世凯建立统一中央政权问题。袁世凯要求清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同时解散,由他采用共和形式另建统一政府。南方代表坚决反对此种意见,主张清帝退位,由南京临时参议院公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在谈判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扼杀,军事上武力恫吓,舆论上恶毒攻击。而对袁世凯则予以全力支持。在南方,立宪派和旧官僚与袁世凯相勾结,极力迫使孙中山向袁让步;革命派内部妥协势力也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在此形势下,孙中山只得退让。民国元年一月二十五日,孙中山电伍廷芳,再次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⑤。二月初,双方代表商定清退位优待条件;十二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袁世凯先一日致电南京,宣告“共和为最良国体”。十三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十五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以革命派向袁世凯妥协而告结束。

南北议和-大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