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历史宗教之谜

时间:2023-09-13 16:29:01关键词:佛教,生死,轮回,历史,宗教,历史宗教之谜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

佛教宣扬生死轮回,重视业之经修,所以要修德善度,惠泽众生,这恰于许多NDE体验不谋而合。

位于印度中部的阿旃陀石窟壁画。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身于武士统治者阶层的刹帝利种姓。他被人们称为佛陀,即智慧,被认为是佛陀的转世再生。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历史宗教之谜

与印度教的一元宇宙精神不同,佛教宣示的是“无我”的信条。不过它也同样相信轮回,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存在的链条上的一环。

尽管释迦牟尼曾多次与耆那教及婆罗门教的僧侣辩论,但他的灵魂观仍可看出受这些宗教影响的痕迹。他反对普通人那种直指自身的“我识”,而把“我”视作一种更高权力的代名词。

在与信徒关于教义的对话中,佛陀多次声言,“身体不是灵魂,如果身体是灵魂,那它就应不会受疾病之苦;感情也非灵魂;意识、知觉、冲动,皆非灵魂。”虽这五种元素构成了概念上的人,但从根本上说,真正的“人”是无法被了解的。

对于“世界是否是永恒?人的灵魂是否与肉体一样?死后灵魂是否到达智慧?”这类问题,佛陀的回答总是不可知论的。这问题的答案于你无益。它与真理无关,也不会引向智慧、真知或涅。

甚至对于佛陀的存在及性质这样的问题,佛教中的问答都是神秘莫测的。高僧们说,佛陀存在,但其存在是无法指认的。或者“佛已获得最终的涅,因此没有任何东西留下来可以用在指示他的存在。”“佛已归宿,所以我们不能在芸芸众生中将他指出,不能说他在这儿或那儿。但是在他的教示中,我们可以找到他。”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历史宗教之谜

涅的概念在佛教里是抽象和无法描述的。“它就好比风,没有人能看见它的形状,但却能感知它的存在。”按佛教的解释,佛陀不是神,因为他不像神那样需要经过轮回,他是“众神与众生的老师。”高于一切。

与耆那教,印度教一样,佛教视死亡为生命轮回的一个阶段,生生死死,直到人从轮回的链条上解脱,达到涅永恒的极乐。

佛教是印度出现的第一个影响广泛的群众性宗教。它宣扬众生平等,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种族等界线,传遍了整个亚洲。至今在中国西藏、东南亚、朝鲜、日本仍有无数教徒,并且已传播到欧美国家,对无数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中亚地区的壁画,佛陀坐于一莲花上,周身有火焰般的光晕及头光,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说法。

如果你对一个中国的藏族人说,没有死的人哪里有资格谈论死亡?既然不曾有过死而复活的人,又哪会有人知道死亡是什么以及死后的情形如何?那么他一定会回答你:虽然确切地说,世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生物,曾经死而复活时;但我们每一个人在转生此世之前,已不知死过多少次。人的所谓出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正如一道大门一样,从门外看是入口,从门内看是出口。西藏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中对死亡认识最深刻,也最为洒脱的民族。

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婆罗门教一样,佛教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了结,而只是精神脱离粗陋的肉体而已。是以精神进入了一种新的生命,而肉体则丧失其生命因素之后腐朽。这四大宗教皆认为,在人的血肉之躯中有一种不因死亡而死的要素——一种与生命心灵有关的要素——不管那是一种永久的实体还是自我,如婆罗门教的“神我”(A′TMAN),伊斯兰教的“罗哈”(RUH)以及基督教的“灵魂”(SOUL),抑或只是一种复杂的心身作用,以生命为其功能的身与心的复杂作用,就如佛教徒所讲的,不断发生的身心刹那状态,一种继续不断的复合体的转变。死亡不过是使灵魂复合体脱离肉体,就像受生使它具现肉身一样。换句话说,死亡的本身只是进入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开始,而不是生命的结束。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历史宗教之谜

依照藏传佛教的观点,生命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境界所构成。最初一个境界是“生有意识”,或“出生意识”,最后一个境界是“死亡之际的意识”或“死亡意识”。介于这两个境界之间的,由“旧”变“新”的一个境界,叫做“中阴”或“中有”境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藏名叫做临终,实相以及投生中阴,分别代表初期、中期以及后期的三个阶段。

与基督教“复活”之说不同,佛教里的生命意识可以用于累生累世,而前者则认为只有一个宇宙和两个生命,即一个生在自然的肉体之中,另一个在复活以后的身体里面。“复活”说只许人有两度生命,第一度的生命永远决定第二度或未来生命的性质。而不像藏人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经书的指导,在中阴阶段凭意识力量获得救赎。

对于西藏人来说,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肉体不过只是灵魂选择的暂时寄寓之所,死亡之后自然便会脱体而出,寻求新的归宿。若作此观,西方人视为神秘之极的NDE,在中国的西藏人眼里不过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事了。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历史宗教之谜